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中國經濟:好增長與壞增長

http://www.CRNTT.com   2012-09-19 08:38:01  


好的增長是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可持續增長
  中評社北京9月19日訊/“增長”在今天已經成為中國公眾最關注的一個詞。近10年來,在全球經濟屢屢出現重大波動與挑戰的時代,我們享受了中國歷史上最為穩健的增長階段。但能讓我們陶醉的時間可能並不很長。今天,我們的增長所遭遇的約束與挑戰也許比任何時期都要更尖銳、更深刻,更帶有根本性。

  第一財經日報發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王曙光文章表示,一個根本的問題是,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增長?不是任何增長都是好增長,就像一個小孩子,長胖並不總是好事。用壞的增長來支撐中國的發展,可能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卻為以後更壞的增長和更嚴峻的挑戰埋下了伏筆。

  文章分析,好的增長是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可持續增長,壞的增長是不可持續的掠奪式增長。在今天,我們比任何時候都要對經濟發展的環境代價有一份清醒和警惕。我們的環境問題已經到了警鐘長鳴的地步。長期忽視環境的增長已使國民的福利和生存質量大為降低。胡錦濤主席早在8年前就強調,我們不僅要重視經濟增長指標,而且要重視人文指標、資源指標、環境指標和社會發展指標,要把經濟增長指標同人文、資源、環境和社會發展指標有機地結合起來。今天,我們的增長必須是全面的、可持續的增長,好的增長必須意味著我們的社會文明程度的增強、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以及人和自然環境的和諧友好。

  好的增長是充分釋放民間潛力、充分發揮市場力量、充分重視制度創新的增長,而壞的增長意味著壓抑民間力量、忽視市場機制、阻礙制度創新,是僅僅憑借壟斷力量和“看得見的手”造就的增長。我們的增長為什麼乏力?我們為什麼一直對地方政府投資存在深深的依賴?究其根源,都跟我們不能充分挖掘民間投資、鼓勵民間資本發揮作用有關。在改革開放推進了34年後的今天,我們的思想還必須進一步解放,我們為民間投資、民營經濟創造的創新環境還必須進一步完善。

  好的增長是充分實現區域均衡、城鄉均衡的增長,是保障弱勢群體充分享受改革成果的增長。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執行的戰略是“階梯式區域發展戰略”,東部優先,中西部次之。這種戰略對未來可持續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造成了深遠影響。在當前全球經濟增長趨緩的大背景下,中國面臨著經濟增長環境趨緊、市場景氣不足、就業壓力增大等重大挑戰,所有這些重大挑戰的核心在於非均衡增長模式帶來的長期內需不足和城鄉二元結構的加深。而要克服內需不足並改善城鄉二元結構,就要大力推進區域金融發展,整合區域金融資源,促進資本的跨區域流動,而國家也要在促進城鄉均衡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方面給出切實可行的政策框架。從中國的區域差異和貧困狀況來看,這項工作可謂迫在眉睫。

  文章指出,我們已經走過了“摸著石頭過河”的時代。現在,石頭在哪里已經很明確,怎樣過河的路徑也很明確,要做的是趕緊搬走或繞開那些妨礙我們前進的制度“礁石”,讓我們的增長之船順利、平穩、動力十足地開進那片充滿希望的海洋。在“知”和“行”兩者之間,我們在“知”的部分已有長足進步,但“行”似乎在某些領域一直裹足不前。看來有必要在“行”的方面真正動點“真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