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許小年:中國經濟未來的出路

http://www.CRNTT.com   2012-10-21 10:20:35  


 
  政府“4萬億”計劃是十足的飲鴆止渴

  大家都知道,為了“對衝”外需的下降,我們在2009年推出了“4萬億”的計劃。其實“4萬億”只是個代名詞,政府強力干預經濟、拉動內需的一個代名詞。2009和2010年,政府到底投入了多少資源,現在找不到準確的數字。財政新增的投入,1萬億至2萬億可能是有的;2009年新增貸款10萬億,2010年新增貸款8萬億。在這兩年間,總的資金投入大概有20多萬億,政府占大頭,民間也有一些。如此大量的投入,僅僅換來幾個月的反彈,興奮劑的藥效很快過去,經濟再次下滑,而且是帶著更為嚴重的病症往下滑。

  前面我們說過,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就是市場飽和與產能過剩。你“4萬億”投下去,又投到製造業和基礎設施,增添了新的過剩產能,供需失衡進一步加劇,這是十足的飲鴆止渴。這個“4萬億”還打亂了企業的預期,那時有多少企業感到歡欣鼓舞,說又迎來了一個大發展的好時機,爭著搶著上項目,增加投資,唯恐趕不上這班快車。結果怎麼樣?從擔心踩空到追加投資,現在深度套牢。所以我們反對政府干預經濟,政府干預打亂了企業的預期,打亂了市場的正常運行。

  現在企業家碰到我都問:“政府什麼時候放水?”我說你問這個幹什麼?還想再被套一次嗎?在一個強勢政府的國家裡,政策對經濟有很大的影響,這是不可否認的,大家眼睛盯在政府身上,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企業家如果總想著怎麼把准政府的脈搏,他就不是一個合格的企業家,而是在經營傳統的農業。傳統農業有什麼特點?靠天吃飯。優秀的企業不是靠天吃飯,而是旱澇保收。企業如果每天都在猜政府下一步會採取什麼措施,並且以此為基礎制定經營計劃,這個企業就危險了。老天不下雨,今年乾旱,農業沒收成,企業可以沒有收入嗎?

  從“4萬億”一出台,本人就持反對意見,因為這4萬億的絕大部分是投資,而中國經濟的問題正是投資過度,形成了太多的過剩產能。大家看到了媒體的報道,明明知道鋼鐵行業產能過剩,政府還是批出了上百億的鋼鐵投資項目,得到批文的地方政府官員手舞足蹈,“吻增長”(親吻增長)。這個批文是什麼?是死亡通知書。鋼鐵行業產能大量過剩,現在又上一個大鋼廠,這不是找死嗎?但是為了拉動當年GDP,各級政府的行為超短期化,沒人為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著想。

  方向錯了不改,反而越走越遠。“4萬億”扔下去,連基礎設施都過剩了,高鐵過剩,公路過剩,機場過剩。過剩的標誌是什麼?沒有自我循環、獨立運營的能力,離開了政府的補貼和不斷的外部融資就活不下去。高鐵的狀況大家都知道,曾經被媒體歡呼為一項偉大的成就,如今是中國經濟和納稅人的沉重包袱。高鐵沒有獨立運營的能力,需要不斷注入資金,不管是銀行貸款、債券融資,還是財政補貼,不輸血就活不下去,這就是過剩的標誌。健康的實體一定有自己的造血功能,起碼能夠盈虧平衡。

  收入分配惡化,消費不可能成為增長新動力

  當投資驅動走不下去時,人們把希望又寄托在消費上。想什麼呢?中國的消費者不是你家的傭人,平時不聞不問,幹著粗活兒,拿著可憐的工資,房子起火要塌了,讓人家衝上去扛大梁?你以為消費者是誰?消費可不是想拉就拉得起來的,收入的增長和財富的積累決定消費,並不是你出一個政策,提一個口號就能拉起來的。在投資、外需沒戲的情況下,消費能不能頂起半邊天?能不能夠填補投資和外需留下的空白?我的回答是:不可能。大家做理財,都知道有一句話,“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你不理人家,從來沒想著怎麼提高他們的收入,現在要消費者去推動停轉的輪子,這不是一廂情願麼?

  從數據上我們可以看到國民收入在政府、企業、居民間分配的變化,這張圖是政府預算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過去十幾年間,收入分配向政府傾斜,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穩定地上升,從1995年的10%,增加到去年的22%,翻了一番還多。誰說沒有“國進民退”?政府多收就意味著企業和居民少收,這不是國進民退又是什麼?這裡的數字還只是預算內的收入,預算外收入每年都有兩、三萬億,主要是賣地收入。如果包括預算外收入,保守些講,今天政府收入占國民收入比重應該接近30%,相當於改革開放前計劃體制下的水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