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彭念:中國法治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2-11-21 12:03:06  


 
民主是解決腐敗的良藥?

  很多學者認為民主是解決腐敗的良藥。然而,即使從學理的層面來講,民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產生權力的過程或者方式,而通過民主方式產生的權力分配並不必然就會帶來好的治理績效,包括制止腐敗。因為不受制約的權力將導致權力的壟斷,從而成為滋生腐敗的熱土。因此,問題不在於如何產生權力,而在於如何約束權力。學者們的共識是法治,這確實是約束權力的一種最好的制度安排。然而,學者們邏輯論證的前提建立在社會公眾(包括官僚階層、特權階層)自覺遵守按規定行事的法律準則。

  不幸的是,中國自古以來就不太習慣於遵守規則的法律文化。在中國,人情關係遠比法律更具效力。在這樣一個“講究人情與面子”的社會,監管部門與被監管部門之間的監督與被監督關係很容易被人情關係所籠罩。所謂的好的制度安排往往成為一種擺設。而要想打破這種被人情關係籠罩的社會,其難度可想而知。畢竟,這種延續幾千年的傳統已經顯示出了其強大的生命力。甚至,這種潛在的行為習慣似乎已經深植入大多數人的腦海,成為他們維護自身權益的第一反應。

  問題的解決顯然頗為棘手。筆者認為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首先從觀念上打破傳統的人情關係,尤其是官僚集團、特權階層更應率先打破。然後以觀念的革新引領制度的創新,以觀念的革新保障制度的施行。為此,必須重點考察中國目前的社會基礎形態,分析哪些因素在維繫傳統的人情關係,哪些因素又在改變著這一觀念。然後考慮在何種時機以何種方式引入中國化的法治觀念。

千年宗族社會的烙印

  筆者並不研究社會學,但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卻似乎略微領會一二。筆者曾在春節期間回到家鄉,對近些年來的鄉村選舉頗有興趣。恰好那次選舉剛剛結束,筆者就跟村裡的群眾聊起這個話題,重點了解了他們對於選舉的態度以及如何投票。筆者原本以為他們會重點對候選人的能力、資質進行詳細比較,然後再投票,選出自己看好的候選人。然而實際情況卻是,引導他們投票的原則只有一個,那就是宗族關係。按他們的話來說,選自己這一宗族的候選人當村支書,肯定會給本族帶來好處,至少如果本族人出事了,還可以說一說情,減輕處罰、甚至免於處罰。而且如果不選自己宗族的候選人,不僅面子上過不去,而且如果本族人犯事了,也缺乏說情的便利。雖然這僅是一個鄉村的個案,不一定具有普遍性,但筆者還是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情關係在中國鄉村社會中的強大生命力。

  而另一問題則更讓我吃驚。由於腐敗問題已經深入基層,因此,筆者也跟村民們聊起這個話題。村民們雖然對腐敗深惡痛絕,卻顯得無能為力。而這種無奈的背後卻存在著難以撇下的人情關係。某村民曾對筆者講到,雖然村民們覺得村支書在一些項目中貪了一些錢,但大家都是同族,又是一個村的,怎麼能不顧面子去把人家弄下來呢?再說,就算去告發人家,也不能保證就一定能將人家告倒,要是告不倒,自己還能在村裡立足嗎?筆者由此似乎明白了法治觀念在中國為什麼難以扎根的原因了。在中國廣闊的鄉村大地,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宗族社會(近年來也出現了以利益共享為基礎的小集團社會)事實上還是很強大,而這種社會形態與西方以契約關係為基礎的法治社會之間確實存在一道鴻溝,而且這道鴻溝的跨越似乎還頗為艱難,尤其是在村民對法律權威性仍缺乏信任的背景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