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于時語:日本變成日末?

http://www.CRNTT.com   2012-12-13 11:18:32  


 
  《經濟學人》周刊夏季出版的專書《巨變》(Megachange),預測到2050年,日本的人均GDP大約只會有韓國的一半。“名副其實的政治大國甚至軍事大國”,毋寧是天方夜譚。

  不妨再次分析一下日本的民族和文化特性,來演示日本為何無法避免“日末”前景。日本民族文化的最大特色,無過其強烈的排外性,再加上根深蒂固的輕視婦女傳統,使得它無法逆轉日漸加速的人口萎縮過程,而向一個中等國家回歸。不用說“非我族類”,就連從南美洲海歸的“大和子孫”,都被認為“其心必異”。歧視迫害之外,在近年的經濟蕭條之下,這些海歸日僑被大批用單程機票強送出境,不許再回日本。對比之下,《紐約時報》近日報道:韓國卻開始為了國家未來而改革“單一民族”文化,甚至已有菲律賓移民當選韓國國家議員。

  日本民族文化的另一特色,便是其負恩反噬的行為,早被明代的朝鮮國王批評為儒教文化的“逆子”。近代史上日本侵略其文化本源中國的惡行毋庸多述,可以提到日本上世紀初倚靠日英同盟條約,發動日俄戰爭崛起太平洋。珍珠港事變後,日本先突襲英國大型戰列艦,再橫掃從新加坡到緬甸的英國殖民地,毫無顧惜。日軍殘酷對待英國戰俘,在奧斯卡獲獎電影《桂河大橋》中有生動描述。

  日本吸收西方技術和文化,肇始於江戶時代發端的“蘭學”,以荷蘭為榜樣,一直持續到明治維新。二戰時日本占領荷屬印度尼西亞後,野蠻管制當地荷蘭僑民,甚至強迫荷蘭婦女成為慰安婦。

  之所以介紹日本對西方國家的反噬行為,是因為華盛頓對此心知肚明。《華盛頓郵報》本月10日專題報道:日本朝野對靖國神社的參拜朝貢,反映了日本社會一種強烈的“二戰被害者”心態。而日本“受害”的頭號世仇非美國莫屬。如果日本真的成為擁有自身核武的“軍事大國”,首先會是山姆大叔的噩夢。

  我無意否認日本民族的優秀特征,特別是自律和刻苦。這是日本近代成功的重要因素,但也顯示了一項文化缺陷:雖然善於借用和改進,卻缺乏真正的創新精神。高科技發展到數字化時代,日本這一弱點便充分體現,在技術和經濟競爭中日居下風。與同樣刻苦自律的德國相比,日本明顯缺乏思想家和哲學家,揭示同一文化缺陷,因而無法反省戰爭罪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