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揭秘中國特權者的生活

http://www.CRNTT.com   2013-03-26 11:30:50  


 
  然而在眾多醫院普遍存在就醫難的現實情況下,普通病人對這些現象仍然頗多指責。

  在某醫院的病房區走廊上,一名腦瘤病人對記者說,當初檢查出腫瘤後,醫生告訴他,需要盡早做手術,然而住院部卻稱“暫時沒有床位”,讓他等。直至半個月後,醫院才終於給了他一個過道上的床位。

  他無奈地搖搖頭,“據我這幾天觀察,有病人比我後進來,卻能住進病房,而且病情比我輕得多了。就是這些有關係的病人,擠掉了我們的床位。”

  對於病人的不滿,醫生們也有無奈之處。在談話中,林穀曾多次提到“時間成本”這個詞,“有關係的病人節約了時間成本,普通病人就要為此浪費他們的時間成本,而我其實也為此犧牲掉了自己的時間成本。”

  特殊病患看似占盡優勢,但現實情況往往很諷刺。一名已工作8年的臨床醫生告訴記者:“那些自以為有特殊權利,享受了比一般病人更優厚醫療資源的人,並不一定得到了最好的治療。”

  他講述了一件醫院同事寫在微博上的“趣事”。某領導夫人,患上一種慢性病住進了醫院,病情並不危急,但因為領導地位頗高,院方為表重視,便組織專家會診。會診過程中,意見分歧成兩派,一派堅持應該藥物治療,一派堅持應該手術治療。而關鍵在於,堅持藥物治療的都是外科醫生,堅持手術治療的都是內科醫生。

  “聽懂了麼?”他耐人尋味地笑了笑,記者這才反應過來——無論是內科還是外科,都不想接這個燙手山芋,於是拼命地推給對方。

  在這件事上,林穀也持相同的看法:“所謂的會診,往往是走走過場,出個報告,讓領導滿意也就行了。”而且對於上面“壓”下來的任務,大家都不太願意接,身份太貴重的病患,誰都怕擔責任。實在推不掉接了,也只敢按照書本上的保守方法治療。

  但是,對大多數普通病患來說,正是這些特殊病患的存在,剝奪了他們平等就醫的權利,甚至會因此對醫生的治療抱有懷疑。採訪中,一個病患對記者抱怨道:“隔壁病房的一個病人,每天好多醫生來看她,我聽說還為她組織了會診,來頭肯定不小。像我們這種老百姓,哪有這麼好的待遇。”

  “病人們不理解很正常,我們醫生也不可能去點破。”林穀說。不僅如此,那些有來頭的病患大多喜歡條件較好的特需或高幹病房,殊不知,“最優秀的臨床醫生,往往都在普通病房。因為普通病房醫生臨床經驗最為豐富。”林穀揚了揚眉道。

  “曾經有一位廳級以上的退休領導,是個老太太,通過急診被送來普通病房的重症監護室,她丈夫(也是退休高幹)嫌這邊條件不好,非要轉去高幹病房。但因為她的病情太危急,仍在重症室待了幾天,等病情穩定後才給轉了過去。結果沒過幾天,她又病危,再次被轉過來,搶救了兩天才轉危為安。這一回,她和老伴都死活不願意再去高幹病房了。”林穀說,類似這樣啼笑皆非的事兒挺多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