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倘若當年蔣經國是選擇了林洋港

http://www.CRNTT.com   2013-04-15 13:56:18  


資料圖:林洋港80大壽,時任黨主席的馬英九到場祝壽。中央社
  中評社北京4月15日訊/澳門新華澳報今天登載評論員富權的文章《倘若當年蔣經國是選擇了林洋港》表示,蔣經國先生當年如果選擇的是林洋港而不是李登輝做接班人,可能台灣的政治史將會改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早就走上快車道。 

  中國國民黨史上赴台後重要轉折點的“二月政爭”的主角之一林洋港,前日深夜在台中病逝。“二月政爭”是指台灣在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蔣經國先生逝世後國民黨內及政治圈的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主角為以當時繼任“總統”、國民黨主席的李登輝為首的“主流派”,及以李煥、林洋港等為主的“非主流派”。兩派的政治角力在一九九零年二月之後逐漸白熱化,因而得名。當時,國民黨臨時中全會召開,“非主流派”推出林洋港與陳履安搭檔正副“總統”,希望得到黨內正式提名,後來卻在爭論“起立”或是“票選”的運作之下宣告失敗。三月中旬,“非主流派”再度提出人選,想以“國大代表”連署之方式推出林洋港與蔣緯國搭檔,但再度失敗。後來,林洋港因為為新黨站台輔選而遭李登輝開除黨籍(二零零五年在連戰主席任內恢復黨籍),而李登輝後來卻也因為支持“獨派”而被國民黨開除黨籍。這對“二月政爭”的冤家對頭,在李登輝暴露出其“台獨”醜陋面目之後,國民黨內許多人都說,一生光明磊落的蔣經國先生,在晚年做了一件大錯事,就是選擇了李登輝作接班人。如果當時選擇的是林洋港而不是李登輝,可能台灣的政治史將會改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早就走上快車道。

  實際上,李登輝、林洋港、邱創煥等人,都是蔣經國先生晚年“崔苔青(吹台青)”政策培養的本省籍“尖子”。但蔣經國在挑選接班人時,卻“看錯了眼”,當然也是在客觀上受到當時台灣地區的政治形勢所困。當時的情況是,台美“斷交”,世界上各主要國家都改投中國大陸懷抱,台灣地區的國際地位十分艱困。而在“崔苔青”政策中表現最亮麗的,是李登輝、林洋港兩人,已經年老多病的蔣經國先生必須在這兩人之間挑選一人作為“副總統”候選人,以便在自己百年之後接班。若論行政能力,林洋港最佳;但林洋港卻缺乏國際歷練,他的學歷從學土到博士,都是在台灣本島獲得;而李登輝的行政能力雖然不如林洋港,但李登輝卻曾先後在日本及美國深造,其博士學位還是在美國取得,而這兩個國家都是台灣當局最重視的外國“盟友”。因而李登輝更被蔣經國先生所重視,認為台灣地區行政能力強的官員太多了,包括孫運璿、李國鼎等,但卻缺乏具有國際視野及國際關係之人,以帶領台灣擺脫“國際孤兒”的困境。相比之下,李登輝的條件比林洋港更佳,因而挑選了李登輝作其接班人,就此鑄成了大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