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滕泰:新供給主義積極人口政策

http://www.CRNTT.com   2013-10-01 09:57:12  


 
  近代的中日俄三國實力對比的變化也與上例類似。中國人口從19世紀初的4億增長到1950年的5.5億,同期日本人口從2700萬增至8320萬,俄國人口則從3500萬增至1.81億。在此期間,中國在與其他兩國的戰爭中屢次敗北。

  從上述大國興衰的案例中可知,一個人口增長緩慢,老齡化程度較深的國家是無法在國際競爭中獲得成功的。當前的日本就已經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因此日本政府自2000年之後開始陸續出台了一系列鼓勵生育的政策。令很多計劃生育支持者費解的是,一個人口密度兩倍於中國的國家,為什麼竟然在鼓勵生育?其原因在於日本人已經普遍認識到日本經濟衰退的根源正是人口持續的老齡化。1950年,日本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不超過5%,其後二十年,日本GDP年均增速一直維持在10%以上。隨著人口出生率的逐步下降,到1990年,日本65歲以上人口占比已接近15%,此後不斷上升至當前的20%,同期的日本經濟則經歷了漫長的“失落的二十年”。老齡化最直接的結果是造成勞動力的減少,在國際競爭中低成本優勢的下降以及社會負擔的不斷加重,同時日本執行嚴格的移民政策,導致沒有外國的勞動力對日本人口的老齡化進行補充,這樣一來,日本經濟的衰退就不可避免。據有關研究表明,日本人口結構的重新年輕化需要等到大概2070年前後,為了讓這一過程提前,日本必然要大力鼓勵生育。另外,我在《民富論:新供給主義百年強國路》中,同樣引述了法國、德國等國為解決國內勞動力不足問題通過大量吸引移民來彌補本國自然生育率低下的案例。

  受益於建國以來多年積聚的人口紅利,中國的製造業優勢很大程度上是低成本的人口和勞動力優勢,其中出生在50—70年代的中國農民工為中國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由於農村絕對剩餘勞動力蓄水池造成城市勞動力供大於求的局面,中國工資較長時期保持在較低增長水平。而隨著80年代中國“計劃生育”政策推行後出生的一代獨生子女們登上歷史舞台,中國勞動力局部短缺的局面開始初露端倪,“民工荒”愈演愈烈,農民工月平均收入從2008年的1340元上漲到2011年的2049元,四年間的漲幅高達53%。未來,隨著“90後”、“00後”獨生子女的長大,中國“農民工”階層將徹底消亡,中國製造業的人口低成本優勢將不複存在。按照預測,整個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也將在2020年下滑至70%以下,略高於日本1990年水平,而同時中國人均GDP只有日本的40%左右。屆時相對於人力資本低廉的其他地區而言,我們已經不再有成本上的比較優勢;而相對於發達國家而言,我們卻又是未富先老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