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卡梅倫訪華的劈腿策略

http://www.CRNTT.com   2013-12-03 09:54:05  


 
  其實,英國社會還是比較複雜的。中國崛起,一部分表示歡迎,更願意合作。一部分人還對中國很不理解,抱一種觀望的態度。也有一部分人是故意的站在‘人權’、‘民主’的高度,來惡意的批評,誹謗和敵視中國的崛起。

  嫦娥三號的發射,在某種意義上說,中國是一個不可被輕視的國家。中國人的聰明、能幹、敢幹,如果加上穩定的內外環境,一個能夠不斷看到自己缺點和錯誤的政黨和政府,而不斷的去克服各種缺點和錯誤,包括最起碼的廉政建設,再過10到15年,中國的經濟實力,就可以是世界最大的了。

  不能說中國沒有問題,而且應該說有的是。不過,卡梅倫敢說英國沒有問題嗎?那只不過是不同經濟發展階段,不同社會文化,不同政治法律制度,不同歷史人文習慣,等等因素的差異,使每個國家都必須保留其特殊性和發展的動態性罷了。

  任何一個認為自己比別人就一定好的國家,都是自欺欺人的說法。從靜態的角度考慮問題,這個說法邏輯不成立。從動態的角度來看,這種說法不科學。

  被認為有許多問題的中國,發展卻是蒸蒸日上的。總量如此,技術進步如此,人的精神面貌如此。所以,連卡梅倫這樣的保守黨黨魁都必須跑到北京去說‘中國不是威脅,是機會’了。

  什麼是機會?2009年到2013年,英國對中國的出口大幅度增長,增幅超過50%。中國對英國的投資,首次突破100億美元。李克強和卡梅倫一口氣簽署10項協定,包括5大領域。中國人開始要在英國建設核電站,這在30年前,全世界沒有人敢做這樣的夢。

  英國在高等教育、環境建設、高端製造技術、金融和藥物方面的優勢,是中國渴望的。中國所製造的各種生活用品、工業材料、電子產品,等等,每時每刻都可以在英國找到市場,獲得廣闊的貿易順差。

  中英兩國只有合作,才能雙贏。短期內,兩國的依賴性可以說是等同的。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後者對前者的依賴性只能更大。那是因為中國的巨大市場,人均產出是英國的六分之一,可總量是其三倍到四倍。

  不過,卡梅倫說的一套,心裡想什麼,沒有人知道。英帝國的‘傲慢與偏見’,不是一兩次訪問就能改變的。

  例如,兩年半前他也帶領一個龐大的隊伍訪問北京。可是,回來後卻跟中國鬧了兩年的不痛快,現在,又來一次大規模的訪問。我相信,這次訪問,主要是迫於英國自己的經濟發展利益出發的,而不是從內心裡認為中英兩國就應該成為方方面面的好朋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