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陳錫文: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條底線不能突破

http://www.CRNTT.com   2013-12-06 08:36:12  


如何正確理解三中全會提出的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中評社北京12月6日訊/如何正確理解三中全會提出的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日前,人民日報就此專訪了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他指出,不是所有土地都可以入市,只有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才可以。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有三條底線是不能突破的。第一,不能改變土地所有制,就是農民集體所有;第二,不能改變土地的用途,農地必須農用;第三,不管怎麼改,都不能損害農民的基本權益。文章內容如下。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有三條底線

  問:三中全會後,一些地方都摩拳擦掌,急於在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上取得突破,您怎麼看?

  陳錫文:目前對有關改革部署,不要誤讀、誤判,必須認真學習和全面領會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對這方面改革的要求和部署,不要事情還沒弄明白就盲目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須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在山東考察時的講話精神,要有序推進改革,該中央統一部署的不要搶跑,該盡早推進的不要拖宕,該試點的不要倉促推開,該深入研究後再推進的不要急於求成,該得到法律授權的不要超前推進。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有三條底線是不能突破的。第一,不能改變土地所有制,就是農民集體所有;第二,不能改變土地的用途,農地必須農用;第三,不管怎麼改,都不能損害農民的基本權益。

  問: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都可以入市嗎?

  陳錫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的是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而不是所有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所謂“農地入市”或“農村集體土地入市”是誤讀,是不準確的。“入市”這個問題看起來很簡單,卻有著明確的前置條件和限制條件,前置條件是只有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這部分土地才可以,限制條件則必須是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這是因為農村的集體建設用地分為三大類:宅基地、公益性公共設施用地和經營性用地。也就是說只有屬於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如過去的鄉鎮企業用地,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才可以進入城市的建設用地市場,享受和國有土地同等權利。

  因此,關於“農地入市”的問題,是有明確的前提和限制條件的,千萬不能認為農村土地可以隨便使用、隨便買賣了。

  問:那麼,如何理解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

  陳錫文:土地要素市場和其他資源要素市場不同,區別在於土地利用必須按規劃分類管理。農村的農業用地和建設用地不能隨意變換用途;城里的建設用地也分為商貿建設用地、住宅用地、工礦企業用地、公共設施用地等。按照規劃,各類用地的價格是不同的。這麼多類別的土地,不可能在同一個市場進行交易。我們所說的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主要指內在機制、定價原則等方面的統一,而不是說各種不同用途、不同類型的土地都在一個市場買賣。

  問:推進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對中國現行的徵地制度有何改進?農民的收益是否會隨之增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