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曾國藩為何不稱帝

http://www.CRNTT.com   2014-03-30 08:01:59  


 
最佳時機是攻陷安慶之後

  曾國藩起兵造反做皇帝,最佳時機是攻陷安慶之後。一個狂妄書生的死,讓趙烈文確信曾國藩絕無做皇帝的野心。

  湘軍攻克安慶近一個月的鹹豐十一年(1861)八月二十九日,趙烈文向曾國藩舉薦孟辛“剛決能斷,有膽有識”;燕山“武勇縝密,廉介不苟”,曾國藩都點頭同意了。接著,趙烈文又為袁桐請求保舉,曾國藩也爽快答應了。但當趙烈文說到自己五十天前從上海乘外輪來安徽途中遇到了曾耀光,還沒有說出下文,曾國藩馬上打斷說:“此人五六天前已經到了這裡,因為所說的話語十分悖謬,所以把他殺了(此人五六日前已到此,以其語悖謬,殺之矣)。”趙烈文馬上閉上嘴巴,告辭出來。

  有關曾耀光這個人,除趙烈文《能靜居日記》有兩次提到外,筆者再未見到其他文字記載。就是在《能靜居日記》裡,趙烈文對曾耀光也只是做了簡單介紹和描述。

  趙烈文有一次提到曾耀光是鹹豐十一年七月五日:

  趁(乘)舟廣東客曾耀光,字濟雨,系三水縣人。向在本省暗通賊匪,奉憲嚴拿,因挈一子至滬。此次趁船,竟投賊巢,並向同舟直言無諱。又以名片交吾,屬先呈曾帥,伊日後尚擬到營雲雲,可為詫異之至。又舟中一趁船夷人亦曾在賊巢數月,與曾甚投合,曾去時,棹小舟送之,良久方歸。

  太平軍沒有殺害曾耀光,更沒有阻止他去曾營面見曾國藩;而他死在曾國藩手上,並不是因為私通太平軍的嫌犯身份,而是在曾國藩面前所說的話語十分“悖謬”。所謂“悖謬”,就是荒謬、荒唐、離譜、不合常理的意思。

  合理的解釋可能是:曾耀光要麼游說曾國藩與太平軍聯合起來,共同對付清政府;要麼鼓動曾國藩起兵造反,自立為帝。如果有別的解釋,曾耀光就不會招致殺身之禍。不是到了不殺曾耀光不足以洗脫自己的程度,對這位曾氏兄弟,曾國藩應該不會如此斷然地痛下殺手。

  曾國藩真要起兵造反做皇帝,最佳時機是攻陷安慶之後。此時的曾國藩如果能夠據守安慶,控制長江中上游,與清朝、太平天國形成三足鼎立之勢,無疑是人才最多、兵力最強、勢力最廣、最後取勝希望最大的一方;他如果敢將自己直接指揮的十路大軍的槍頭掉過來,拉攏或暫時穩住歸自己“統籌兼顧”的其他三路部隊,然後直搗北京,這種形勢之下,確實沒有誰能與其爭鋒。只因曾國藩沒有做皇帝的野心,曾耀光才糊裡糊塗地做了刀下鬼。

  正是這件事讓趙烈文深深明白,曾國藩確實沒有取清自立的想法,所以他才別的什麼話都敢同曾國藩講,唯獨不會勸曾國藩做皇帝。

  原標題:趙烈文為什麼不勸曾國藩做皇帝? 來源:新京報 眭達明2014-03-29 07:58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