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宏觀政策應該隨什麼起舞

http://www.CRNTT.com   2014-04-12 08:12:14  


  中評社北京4月12日訊/最近一系列不甚“理想”的經濟數據及上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傳遞出的信號,再次將人們關注的焦點轉向了宏觀經濟政策,一些人用“微刺激”一詞來形容政策上的最新變化,還有人期待一次更大的“放鬆”。支持這些判斷的原因很簡單:一季度經濟疲軟,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可能低於7.5%的年度目標值0.2-0.3個百分點,如果不採取行動今年的增長目標可能無法實現。

  證券時報發表評論員黃小鵬文章表示,制定GDP目標,並通過財政貨幣政策的配合來實現目標,長期以來是中國一個基本的經濟工作方式。在這個大框架下,外界通過預測GDP以研判宏觀政策下一步的動作,無疑是合乎邏輯的做法。因此,金融市翅時不時對GDP數據走火入魔般地關注。但是,宏觀政策隨GDP起舞的做法的弊端不小,有必要加以分析。

  宏觀政策目標在於達致理想的GDP、就業、物價水平,在這點上,不論哪個學術流派哪個政府都無異議。這三個指標之間存在如下關係:GDP與就業同方向變動,但並非簡單的一對一線性關係;GDP、就業與物價之間存在反方向關係,但前兩者與後者在變化幅度上並不確定,時間上也不同步。因此,同時實現經濟高增長、充分就業和物價穩定三個目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不同國家在處理這三者關係的具體做法差異很大,以貨幣政策為例,歐洲採取單一目標,即把物價穩定為唯一使命;美國法律賦予美聯儲實現充分就業和物價穩定雙重使命,但美聯儲在實際操作中更多地以物價為指針,即使以非常規手段應對金融危機也時刻把物價穩定作為前置條件,而這次退出量化寬鬆的參考指標也是失業率,而不是GDP增長率;中國法律表述比較含糊,要求央行“以物價穩定來促進經濟增長”,但實際上在經濟周期的不同階段貨幣政策常游移於物價穩定和經濟增長之間,權宜色彩較為明顯並且權重更多地偏向於經濟增長,很長時間以來,保證GDP的某個增長率例如“保八”成了全社會的一種集體無意識。

  文章分析,從長期看,一國經濟增長率由其潛在增長能力所決定,宏觀政策是中性的。但為何中國政府仍然要每年制定經濟增長目標?主要理由是解決就業。沒有較高的GDP增長,就不能解決就業問題,一直是一個社會共識。在存在大量後備勞動力的人口紅利時代,敲也具有較高的潛在增長能力,政府雖然每年制定GDP目標,但這一目標往往低於潛在GDP較多,只要不大幅超過這一目標,物價一般不會失控,前述的三大宏觀經濟目標也就可以得到兼顧。所以,在人口紅利時代,這種宏觀政策跟隨GDP起舞的做法,理論上不會產生太多的問題。

  但在實際工作中,地區GDP競賽機制下使得中央的目標被輕易突破,地方的野心總是遠遠超過中央的理性目標,而地方一旦瘋狂起來又會倒逼財政貨幣政策放鬆,使其超出實現中央GDP目標所需要的水平。所以,在人口紅利時代,經濟過熱和通脹過高也是一種多發症狀,經濟波動幅度也是相當大的。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