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日之爭與美國的戰略兩難

http://www.CRNTT.com   2014-06-11 10:11:36  


 
  在這樣的戰略大背景下,可以看清中日關係緊張的根本原因以及美國面對這一局面的兩難處境。二戰結束後,美國將日本打造為“依附型”盟友。在美國的庇護下,日本獲得迅速發展,但也為之付出了巨大代價。長期以來,日本始終處於“1945年陰影”之中。無論在安全、外交、政治、甚至經濟各方面,日本都是世界上唯一不能真正自主的大國。

  在勢不兩立的冷戰以及後來美國一極獨霸期間,日本對美國的依附關係有利於日本的總體發展,畢竟美國為日本提供了安全、政治甚至經濟上的必要保障。但是,隨著世界由美國的一極獨霸向多極化發展,美日“依附型”同盟中的結構性矛盾也日益顯露。日本朝野越來越認識到,在多極世界中,尤其是在美中兩強並立的亞太,美國非但不可能、也不會像以前那樣全面庇護日本的利益,反而有可能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而傷及日本。

  奧巴馬政府在釣魚島之爭中的立場,似乎驗證了日本的擔憂。儘管奧巴馬總統在訪日期間,明確表示美日安保條約涵蓋釣魚島,但同時強調日本必須和中國通過對話建立互信,防止事態升級,否則,將犯“嚴重錯誤”(profound mistake)。如此一來,奧巴馬的表態只是水中之月,因為只要日本按要求不把事態升級,安保條約適用於釣魚島的承諾就不會付諸實踐。並且,奧巴馬再次申明“美國對尖閣諸島主權(之爭)不持立場”,顯然不認可安倍堅持的“日本對尖閣諸島擁有不可爭議的主權”的主張。

  更令日本憂慮的是,隨著中國的不斷強大,美國在發展和維護與中國的關係時,會置日本利益於不顧,甚至將日本作為與中國發展關係的籌碼。因此,為了在一個多極化的世界裡確保日本的利益,只有將依附型的美日同盟改變為對等的“合作”同盟,才能真正強化美日同盟,並為恢復“強大日本”拓展必要的國際與國內空間。這就是安倍不遺餘力地推動“國家正常化”的根本原因所在。

  正是在這樣一個大的戰略視野下,安倍做出了挑釁中國的戰略決策。在安倍看來,挑釁中國可以“一石三鳥”。首先,通過挑戰中國,凸顯出中美之間在亞太以至於整個國際事務中不可避免的利益衝突和戰略互疑,以此在中美之間製造障礙,阻滯中美關係的發展。其次,用中日對抗迫使美國做出戰略選擇:是選擇繼續強化美日同盟,按照日本的意圖來抗衡甚至圍堵中國,還是失去日本——美國在亞太最重要的盟友——而使美國在亞太的戰略“基石”坍塌。顯然,安倍堅信美國將不得不選擇日本而放棄中國。再次,利用中日關係的緊張局面來推動日本的“正常化”,尤其是在安全問題上獨立自主的地位。

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兩難困境

  安倍對中國的挑釁戰略,充分暴露了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兩難困境。一方面,隨著中國的迅速崛起,美國自克林頓總統第二任期以來,一直強調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另一方面,冷戰期間建立的美日同盟一直是美國亞太戰略的基石。因此,冷戰結束後,美國決策層的如意算盤始終是利用美日同盟制衡中國,但又確確實實希望中日關係保持穩定,中日之間可以有摩擦,但絕不能發生重大衝突。唯有如此,美國才能以最小的代價,同時掌控亞洲的兩個最大國家,將其戰略利益最大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