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红色央企在港资本腾挪术

http://www.CRNTT.com   2014-06-12 11:38:00  


 
  此次中信集团香港整体上市,最大的看点是迁册香港。常振明表态称,既然注资到香港,“等於原来的中信泰富也就变成中信股份了,当然中信股份也就是香港的公司”,因此从法律上来说,从监管等方面而言,新中信“都是一个香港的公司,总部当然是要放在香港”。

  李小加的评论则颇为谨慎。在他看来,中信集团有其独特性,因为很少央企子公司在香港有这么长的运营历史。事件反映內地大型企业正加速国际化,包括投资、产品及资本运作等方面,认为香港可以从中扮演重要角色。
巨无霸的新中信即将诞生—其合併资产在2013年的营收达到4100亿港元。目前中信集团在港已有六家上市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跨行业综合性企业集团,也高於华人首富李嘉诚总部在香港的和记黄埔。

  对于新中信的资本运作,常振明显然信心满满,“过去子公司和集团互相竞争的业务如房地产等,现在在一个公司中将通过並购、剥离等方式产生价值。另外在公司內部通过资本配置,也可以带来更高附加值的收益。除了平衡风险外,还可以展开跨业务合作,减少融资成本等。”

华润的万亿帝国

  前董事长宋林落马、招商局集团董事长傅育宁接管,老牌央企华润集团,如今再次站在风口浪尖,整合多间药企的计划可能由集团整体上市取代。

  和大多数央企不同,华润可谓扎根香港。由最早的两根金条起家,到如今已在香港和內地分别拥有5家上市公司的商业巨头,这家发展逾75年的大央企,现在已成为一个超过万亿(港元)的多元化控股集团。 
 
  华润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就开始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1992年,华润集团注资上市公司永达利,更名华润创业,成为华润系第一家上市公司,开创了中资企业进军资本市场的先河。2000年,华润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目前,华润96%的资产已经上市,集团整体上市正在提上议事日程。从2013年以来,华润系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本动作,将华润逐步拉进公众视野。华润集团旗下的华润三九、华润双鹤、华润万东,因涉及重大资产重组而相继停牌。

  接近华润高层的香港投行高管对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医药板块是华润集团第二大板块,2013年资产及营收逾千亿元人民币。按既定战略,待制药及医药商业业务完成整合后,集团将赴港整体上市。

  宋林剽悍的性格,也给华润的资本运作烙上了很深的个人印记。最近的十年里,宋林大举阔步並购。据不完全统计,从2004年至今,华润在能源、医药、金融、零售、啤酒等行业进行了数十起大手笔收购。

   “到去年底华润的营业额已经突破了4100亿港元,我们总资产规模已经达到了9100亿港元,我们去年的利润差不多要超过400亿港元。”2013年3月在深圳的一个金融论坛上,宋林曾如是得意地说。
 
  在香港投行人士看来,华润的新任董事长傅育宁,对资本市场更为了解,对集团的多元化发展很有想法,在改革面前拥有较为果断的一面。1998年12月,傅育宁在招商局集团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处于最困难的时期担任集团常务董事、副总裁,与集团主要领导一起带领招商局转危为安。

  华润的下一站,是否能收住狂奔的脚步?“我们在过去30年里已经证明,国有企业可以走市场道路,可以在商业市场上通过服务于市场同时为股东实现回报来进行有效的竞争。这已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发展模式。”傅育宁如此表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