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開放香港特首普選是中央的戰略機遇

http://www.CRNTT.com   2014-06-28 10:05:52  


 
  推動香港特首普選,對北京而言,戰略意義非常重大,且利大於弊。

  首先:對政改風險不宜估計過高。香港不論是建制派還是反對派,其活動的下線是不突破一國,而上線是不能讓中央政府直接介入香港。因為香港沒有獨立建國的條件,不要說還有解放軍駐扎香港,大多數港人也不會支持獨立,反對派也很清楚這種情況。所以港獨只是一個幌子,沒有人會真正將其付諸實踐。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不論是哪一派,也都不支持北京直接介入香港事務,因為請神容易送神難。所以不論是建制派還是反對派,北京應對其心理有準確把握。

  其次:“一國兩制”是為和平統一而設計的政策,也是目前為止唯一可行的政治方案, “一國兩制”能否成功,關係著和平統一能否實現。不論台灣最終以何種方式實現統一,和平統一的道路必須保留。時至今日,上海深圳已經很大程度的取代香港的作用,香港的地位已經不如從前,因此對香港的政改實驗,應拿出更大的勇氣。因為不論香港社會政治轉型付出怎樣的社會成本,中國已經有足夠的承受力。

  第三:穩妥的推進特首選舉,可以使北京從香港死結中解脫。香港的矛盾非常複雜,如果北京過度介入香港事務,若真有治港良方,固然可以快刀斬亂麻,但如果沒有就等於是攬火入懷。與其自找麻煩,不如開放特首普選。對於特首和立法會普選後,可能出現的“亂”局,不必過分擔心,因為這種“亂”很難突破“一國”框架,且不會對國家造成根本危害,付出一些成本完全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

  最後:只有開放特首選舉, “一國兩制”政策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國兩制”本來是為台灣準備,台灣已經開放黨禁實行選舉,“一國兩制”也應該適時升級,如果香港可以成功實行普選,就證明“一國兩制”的政治框架完全可以兼容西方的選舉制度。對台灣的示範作用無疑是很大的,雖然馬英九聲稱,香港政改無關台灣,但如果真的無關又何必站出來解釋。反之,如果不能兼容政府首腦普選,“一國兩制”是不完整的,這個制度的魅力與意義就會大打折扣。

  總之,妥善的開放香港特首普選,可以進一步完善“一國兩制”,發揮“一國兩制”對台灣的示範作用,同時也可以讓北京從香港死結中解脫。

  開放香港的特首普選,對北京來說是一個戰略機遇。北京的當務之急不僅要給香港反對派劃線立威,更要以研究提出自己的政改框架,如愛國者治港,如何保證特首候選人都是“愛國者”,如何在北京授權下實現“港人治港”,這些口號需要北京拿出政策框架,這個框架不僅要符合北京的利益,也要符合港人的期待;然後向港人徵求意見,掌握香港政改的話語主動權。再如大陸赴港移民有無選舉權,長住大陸的港人被選舉權如何實現等等,很多議題也應當主動拋出,向港人徵求意見,只有這樣,才能化被動為主動,在特首普選問題上贏得港人的支持。

  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館員,周晶晶是高中教師。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