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對貿易順差在進口縮量下大增的冷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4-08-18 09:37:00  


 
  文章稱,必須承認,基於重商主義的“出口導向”和與此相對應的順差訴求是中國政府沿用多年而且仍在持續的國際貿易政策,這一政策驅動的最顯著的成效,是實現了中國外匯儲備猛增至4萬億美元規模的數量飛躍。然而,正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所嘆,如此多的外匯儲備已成了中國的很大負擔。這里且不論以美元資產為主要構成的外匯儲備已經或者還要承受貶值縮水的風險,隨著外匯儲備的增長,中央銀行必須不斷投放基礎貨幣以對衝外匯占款的叠增,在廣義貨幣M2長期保持兩位數增長的情況下,人民幣對內貶值並且灼傷民眾的風險與日俱增。更麻煩的是,由於M2的增長很大程度上為不斷腫脹的外匯儲備所綁架,貨幣的增量不但未能達到刺激經濟的效果,還極大地壓縮了貨幣政策的調控空間。正是如此,在穩增長倍感吃力的情況下,本屆政府頂著巨大壓力堅持不推刺激政策。

  還不能不考慮的國際環境是,在國與國之間日益追求貿易平衡的全球生態中,特別是在各國經濟處於金融危機與債務危機之後苦苦的謀求復甦的環境下,中國出口的一路高歌和順差的連年大紅大紫不能不引來貿易國的警覺甚至敵視,並可能惡化中國的對外貿易生態。按商務部的統計,中國已連續18年成為遭遇貿易摩擦最多的國家,其中今年以來所遭受貿易摩擦同比增長83%。另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發布的最新統計報告,儘管全球新立案的反傾銷調查已呈顯著的下降趨勢,但中國卻仍是全球反傾銷調查的頭號目標國,而且中國企業所遭遇的反傾銷數量在最近10年一直處於放大之中。更促人深思是,除了歐美等發達國家對中國出口大打出手外,包括巴西、印度等在內新興市場國家近年來也頻繁向中國貿易“亮劍”。據WTO的統計,在阿根廷發起的反傾銷調查中有四分之一針對中國產品,而印度近年來對中國反傾銷調查立案數量,占同期所有世貿組織成員對中國反傾銷調查案件總數的五分之一。

  文章認為,屏蔽貿易赤字和實現順差,是任何一個參與國際貿易的主權國家所追求的目標,但這種目標的實現理該建立在公平、公正的貿易往來基礎之上。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貿易保護主義思潮在陷入窘境的發達國家沉渣泛起,具有比較競爭優勢的中國企業成為屢屢被傷害的對象。但換個角度看,中國若隱若現的出口政策保護和國內出口企業低端和低價的惡性競爭,客觀上也成了他人實施貿易制裁的“把柄”。但無論如何,基於中國經濟的發展現狀,企業當通過調整產品出口結構和提升出口產品層級以謀取在國際貿易分工的再定位。與此同時,受到勞動力成本以及匯率成本驅動等因素的影響,已顯得越來越“貴”的中國傳統勞動密集型出口產品在歐美日市場上已出現被南亞和東南亞國家替代的顯著趨勢。如果中國企業不能及時切換產品,持續多年的出口紅火局面可能難以維繫。

  不過,如果短暫的貿易逆差是因為中國調整出口結構而引致出口在一定程度的萎縮而產生的,則並不可怕。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樣的貿易逆差不僅可調節中國貿易盈餘和實現國際收支平衡,進而減輕貿易糾紛壓力和優化貿易生態,並且也能從更深層次上體現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切換與轉變。因此,擴大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和綠色低碳產品出口,加大對科技設備與技術的進口應當成為中國優化貿易結構的主要訴求。然而,2012年至2013年7月,中國機電產品出口占同期中國出口總值均達到了57.4%,但今年前7個月,這個比例卻降至56%。若這種趨勢不能得到扭轉,中國貿易順差之路能走多久就很難說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