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烏克蘭問題激化日俄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14-08-29 10:43:59  


 
  另一方面,安倍政府激變對俄政策重現出日本“影子外交”的特征。眾所周知,二戰結束以來的歷屆日本政府在外交決策上基本墨守“追隨美國”的政治陳規,即美國認為是正確的即正確;美國認為錯誤的即錯誤。無獨有偶,安倍政府在應對烏克蘭問題時同樣繼承了其前輩的基本態度,蕭規曹隨緊跟美國,並成為發起對俄制裁措施的“排頭兵”。

  安倍政府的“站隊行為”明顯不利於日本解決與俄羅斯之間的領土爭端,更不利於建立日俄之間包括能源合作在內的戰略性協作關係。因此,安倍政府的此舉是放棄了對俄關係發展的前景,轉而期望美國能給予其在外交及軍事等領域更大的發展自由度。

  綜上所言,通過對比安倍政府對俄和對美兩種截然不同的政治態度,我們不難發現它顯然把美國因素視為外交及戰略的首要考量,把日美關係視為對外關係的第一要務,把日美同盟關係視為自身安全及地區安全秩序的基本保證,把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當作自身復甦性反彈的戰略機遇。依據這一現實性的邏輯思維,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安倍政府會在對俄政策上做出“豹變”的緣由。

  此外需要強調的是,此前安倍政府積極發展對俄關係的最大覬覦就是俄羅斯的對日能源出口,因為後者關聯日本能源體系的安全與穩定,甚至影響安倍經濟學的成功與否。儘管如此,烏克蘭問題的爆發致使安倍政府放棄了此前對俄關係的一貫方針,甚至挑戰莫斯科在對日能源合作上的耐心與積極性,這無疑是損人不利己的。但究竟是何種力量推動安倍政府做出如此重要的抉擇?其背後的深層次因素值得認真思考。

  作為其中一項不可規避的重要因素,近些年美國國內持續發生並發展的頁岩氣革命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也就是說,美國頁岩氣的開發及開採為對日能源出口增添了希望,也使日本在能源問題上實現進一步依托美國的支持成為可能。而且,即便日本在短時間內仍無法實現能源獨立,但在安倍政府看來,增加對美能源進口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確保日本能源供給體系的完整與穩定,也能夠最大限度地放鬆其在外交戰略上的自由空間。藉此,它放棄了對俄態度的一貫方針,並做出轉變對俄政策的重要決定。

  最後,與日、美等西方大國對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俄羅斯並沒有對來自於日本等西方國家的制裁措施流露出絲毫的畏懼,也沒有屈服於上述諸國的意思,相反莫斯科卻是選擇了更為強硬、更為直接的應對態度,這也進一步激化了俄羅斯與西方國家間的關係。按照這一節奏,日俄關係的發展或許會偏離正常軌道,亟需戰略性的政治修正。

  總之,烏克蘭問題的徹底爆發折射出歐美等西方國家與俄羅斯之間的結構性矛盾,而這也成為莫斯科與東京之間的政治關係轉折點,日俄關係的惡化則反映出安倍在美俄之間做了戰略選擇。

  作者:陳友駿 任職於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 來源:聯合早報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