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56年中國戶口往事

http://www.CRNTT.com   2014-09-09 12:35:18  


 
  “我是一個普通的母親,我的兒子出生於2007年9月,今年9月份到了入小學的年齡。兒子從出生到現在戶籍一直在上海,從未變動過。我們等待根據學區分配進入戶籍所在地的小學就讀。可是通知書下來,竟然說兒子的條件不符合進那所小學,我們全家都傻眼了,不明白是怎麼回事。”今年以來,回滬知青子女沈女士一直為了兒子的入學問題煩惱不已。作為監護人,沈女士出生時戶口沒法報在自家祖居的老屋裡,作為知青子女她隨父親將戶口報在了出生地常州。如今沈女士家房產證上的戶主是沈女士的爺爺,也就是他兒子的太爺爺。

  沈女士居住區教育局基教辦的答複是:“政策的變化是為了應對入學高峰,也為了限制無序的擇校行為,遏制盲目擇校‘空掛戶口’的現象。”

  沈女士對此答複很不滿意。“我的父親也就是孩子的外公是一名知青,年輕的時候響應國家號召上山下鄉,把戶口遷出了上海。如今,我的父母由於上海房價高而沒能回滬,我的兒子卻無法在老家所在的小學就讀,我實在弄不明白。”

  當然,“文革”時期乃至之前一段時期,戶口遷離大城市的不僅是知青。當時北京、上海等地許多工廠企業整體搬遷到內地。根據上海市總工會《工運志》記載,“從解放初失業技工去東北建設,50年代技術工人支援重點工程,60年代建設大小三綫,到改革開放後支援外地鄉鎮工業,先後有140多萬人支內,其中專業技術人員20多萬,技術工人40多萬,遍及全國29個省市。”這其中,除了改革開放後支援外地鄉鎮企業者,之前支內都是要遷戶口的,有的還舉家遷移。

  將人口往三綫轉移,往農村轉移,還有一個重大的歷史背景不能忽略,那就是備戰。軍事科學院毛澤東軍事思想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袁德金曾著文《毛澤東與“早打、大打、打核戰爭”思想的提出》。其中提到“從1957年到1963年,毛澤東對世界戰爭與和平的認識已不再單獨地強調‘新的世界戰爭是能夠制止的。’……並特別強調‘應當以可能挨打為出發點來部署我們的工作’。”由於蘇聯的軍事威脅日甚,造成了中國人口往內地轉移疏散,是有跡可考的。1965年9月,國家計委重新草擬了《關於第三個五年計劃安排情況的匯報提綱》,明確提出,“‘三五’計劃必須立足於戰爭,從准備大打、早打出發,積極備戰,把國防建設放在第一位。”當時認為,假若要准備打核戰爭,先得把人口疏散開來才能發揮中國地廣人多的長處,而當時的人口和大工業都還大量集中在大城市裡。毛澤東甚至說:“中央領導同志都集中在北京不好,一顆原子彈就會死很多人,應該分散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