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放寬境外投資可平衡外貿順差擴大

http://www.CRNTT.com   2014-09-10 08:46:32  


  中評社北京9月10日訊/日前,國家商務部發布新規,放寬對中國企業境外投資的審批。即中資企業境外投資只有涉及敏感國家和地區、敏感行業時,才需提交商務部審批,其餘只需向商務部備案即可。

  新京報發表財經評論人鬱慕湛文章表示,今天的中國已經不再是一個資金匱乏的國家,境外投資、境外併購不僅是解決中國巨額外匯儲備、平衡國際貿易的一條好出路,而且收購擁有良好技術、知名品牌或有效營銷網絡的海外公司,也是提高中資企業效率和效益的一條捷徑。

  長期來,中資企業境外投資僅局限於幾家特大型國企,如中投公司、中金公司以及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中建公司、中遠集團、中海集團等。就是這些享有“特權”的國企要到境外投資,也須獲得審批。其他民營企業若需出去境外投資,麻煩可想而知。而現在有實力有需要去境外投資的民營企業太多了。

  中國有權批准或者否決中資企業境外投資的政府機關有兩個,除了商務部之外,還有發改委。國際金融危機前後,中國國企境外投資的業績不好,受到普遍詬玻為此,商務部曾發文規定,凡1億美元以上的境外投資均須商務部批准。

  文章指出,現在商務部的新規,實際上已經為所有中資企業撤除了去境外投資的行政障礙。而發改委在今年5月初就發布新規,只有境外投資項目超過10億美元的才須報批,之下的只要備案即可。而10億美元以上的境外投資項目畢竟是不多的。

  實際上,現代企業的所作所為均是依據企業的市場需要而為,企業之決策的前景風險都是他們自己的事。政府沒有必要為其代勞。過去國企在境外投資的大量失敗,更多的原因其實是那些國企沒有按市場規則在辦。因此,就是對於改善國企的境外投資,也不需要設置更多的行政審批,而是要進行切實的市朝改革。

  從另一方面來看,海關總署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我外貿出口、貿易順差大增,8月、7月連創單月歷史紀錄新高。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