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鄧聿文:中日誰在讓步

http://www.CRNTT.com   2014-11-20 10:15:27  


 
  在這100多年裡,日本建立起了對中國巨大的心理優勢,幾乎涵蓋所有方面。可是到2010年,中國的經濟總量突然間就超越了日本,並在短短四年間,中國的GDP就相當於日本的1.9倍。隨著經濟崛起而來的是軍事的快速發展以及民族主義的復甦。

  昔日的“東亞病夫”眼看就要重新成為東亞霸主,日本國民是很難接受這一現實的。借著美國重返東亞,日本整體上也出現了右傾修正主義,要求突破和平憲法,重新武裝日本以抗衡中國,這種國民心理和思潮在日本輿論和政壇占據主導地位,最終導致日本政府在釣魚島和歷史問題上向中國發難,刺激中國民意反轉。

  但在中國崛起背景下,兩國長期的高強度對抗,對日本來說,恐怕失要大於得。日中交惡一個直接後果,是日本不可能繼續分享中國崛起成果,而且長期為自己樹立一個假想敵,對日本安全也是一大威脅,不利於日本的長遠發展和整體國家利益。

  當然,中日對抗並非只對日本不利,對中國也同樣不利。中國學界一直在討論日本是否會第三次打斷中國的現代化,這個命題本身就反映了中國至少是一部分人對中日對抗將會把中國拖入困境的憂慮。此外,中美矛盾是中國當前面對的一大隱患。無論中國是否有挑戰美國霸權的意圖並且是否做好了相應準備,持續的中日對抗只會使日本完全倒向美國,一旦中美矛盾惡化,或者日中發生戰爭衝突,中國面對的不是單個日本或美國,而是美日同盟,以中國現有力量,是很難同時跟美日攤派的。

  所以,中日對話與和解是雙贏之舉,從這個角度說,不存在誰得誰失問題,同時,也有利東亞秩序的構建,避免東亞國家選邊站,對維護東亞和平有重要意義。

  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能幻想中日關係一夜之間就得到改善。從日本的出爾反爾中也可看出,中日邁出的這步還很脆弱。因此,中日需要管控好分歧,積累互信,相向而行,不挑起新的紛爭,約束國內各自高漲的民族主義。對日本來說,這尤其有必要,否則中日關係還會陷入麻煩。

  作者是中國政治評論員  來源:聯合早報2014年11月18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