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批評諷刺的自由不能向恐怖分子低頭

http://www.CRNTT.com   2015-01-09 12:19:53  


藝術家Banksy在instagram上紀念死者的創作
 
一個理想、成熟的好社會,需要對“冒犯”更加寬容

  批評、冒犯、乃至“褻瀆神靈”的價值

  不妨先談談什麼是好社會。誰都想在一個理想、成熟的好社會生活,但好社會怎麼來的?好社會不是憑空設計出來的,而一定是一點一滴,從沒那麼好的社會改進而來的。而改進社會最重要的推動力,就是發現問題,換言之就是批評。

  批評社會現象,可以推動社會進步,這很好理解。但是,很多情況下,不同人看法不一,部分人的批評意見,另一部分不接受,這就形成了爭執,而在某些範疇上,不僅僅是不接受的問題,是聽到批評就要大光其火要說法的問題。宗教就這樣的一類範疇——由於歷史悠久,信衆信仰堅定,幾大宗教對於信衆來說,是一種“元價值”,即最根本的價值,哪怕宗教在發展過程中出了很多問題,由於“元價值”的存在,也很難進行糾正,很多人也不願意糾正。這時候,批評就成了冒犯,比較激進的冒犯,就成了褻瀆神靈。

  然而,一個不那麼好的社會,要進化為好的社會,問題是不能夠回避的,批評是一定要存在的。一個社會的進步空間有多大,很大程度上就視乎批評的空間有多大,進一步,就是“冒犯”的空間又多大,更進一步,就是“褻瀆神靈”的空間有多大。

  《查理周刊》,就是在不斷“冒犯”、在不斷試圖擴大“褻瀆神靈”空間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它不懈地追求挑釁,用俚俗的法語詞說就是“la provoc”。這是一種十分巴黎的傳統,可以追溯到法國大革命之前,當時的說法叫作“彈弓般的詼諧,用來朝國王扔石頭的投射器。在1970年代,這種好鬥、激進的世俗主義,是用於反抗戴高樂的父權統治,嘲諷所有形式的道德和宗教權威的自由。

  在世俗主義的作用下,盡管有過“崇尚無限制的自由、無節制的性和毒品”等副產品,但很多以往確實“有問題”的宗教觀念瓦解了——比如女性被強奸也不允許墮胎、不承認同性戀等等。

  這就是批評、冒犯和褻瀆神靈的作用,一點點地開拓社會進步的空間。但如果一個社會無法容忍這種“冒犯”,那麼就沒有辦法進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