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常態下要堅持穩中求進

http://www.CRNTT.com   2015-02-28 09:50:18  


新常态是告别传统增长方式的转型升级过程,是新的发展方式形成的过程,这个过程将漫长而艰难,必须坚持稳中求进。
  中評社北京2月28日訊/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的內涵發生了深刻變化,既有發展方式已難以為繼,經濟工作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要更加自覺地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

  新常態下要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

  第一財經日報發表經濟學博士丁茂戰文章表示,新常態是告別傳統增長方式的轉型升級過程,是新的發展方式形成的過程,這個過程將是漫長而艱難的,必須堅持穩中求進。

  首先需要穩增長。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這兩個目標,承載著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歷史使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為了經濟行穩致遠、長期發展,可以適當調低增長預期,但黨的十八大確定的發展目標是硬任務,必須保持合理的增長速度。

  穩本身也是進。中國經濟發展這趟快車,高速行駛了30多年,現正背負著近60萬億元的經濟規模和13億多人的民生,雖已快不起來,但也不能慢下來。中國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每年單需要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就高達700萬,穩增長從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穩就業、保民生。

  新常態是充滿陣痛的轉型過程,調整經濟結構、全面深化改革是硬仗、惡仗,經濟增長、社會運行、民生保障都將面臨生態重組,沒有寬鬆的經濟發展環境、適當的經濟增速,不要說推進轉型升級和改革開放,就連社會穩定這個前提條件都將喪失。這個時候的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穩住了就是進,穩住了才能進。

  穩中求進也是完全可能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沒有改變中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判斷,沒有改變中國經濟發展總體向好的基本面。中國人均GDP進入中上水平時間還不長,這反映生產力的綜合水平還不高,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西方發達國家的後發優勢依然存在。中國國家大、地域空間廣、城鄉和區域發展不平衡,廣闊的農村和內陸腹地,可以使經濟梯度發展、漸次開花,中國經濟發展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能。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對外開放還存在著巨大的拓展空間,這都將為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特別是經過35年的改革和發展,中國經濟總量、外匯儲備水平、國有經濟實力、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配套條件、人力資源發展、宏觀調控能力等,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充分可能。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實現穩中求進完全具備條件。

  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經濟發展的轉型期,要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結合。當前,就如煤礦開采,“主礦”雖挖得差不多了,但“副礦”還有剩餘,要鏟經濟的“副礦”,在打造經濟升級版的同時,仍然需要“老辦法”。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適當擴大財政赤字規模,保持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加強財政、貨幣和產業、投資等政策協同配合,為經濟增長提供適度寬鬆的貨幣環境。要繼續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重點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業、重大水利、中西部鐵路、節能環保、社會事業等領域,要發揮好政府投資“四兩撥千斤”的帶動作用。要繼續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大力改善消費環境,通過改善供給質量來激活消費需求,促進消費穩步增長。要繼續發揮出口的支撐作用,開發更多出口產品,拓展更廣市場領域,搶占更多市場份額。對部分過剩產能,要通過打開國際市場來消化。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