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命運共同體”的文化支撐

http://www.CRNTT.com   2015-05-13 08:57:35  


 
  文藝復興推動了建立以世界市場為基礎的現代世界體系。但這個體系,無疑延續了傳統的帝國式殖民體系的政治結構,延續到今天,就是混亂不堪的國際秩序、世界極大的發展差距。文藝復興推動的現代工業文明徹底打破了自然的和諧與寧靜,全球性生態危機相繼出現,其增長已經到了極限。當代西方社會在從“現代社會”向“後現代社會”轉型的過程中,“上帝之死”也帶來了信仰迷茫和精神焦慮。生態性、社會性的災難,如,貧困、饑荒、疾病、腐敗、戰爭、資源匱乏、環境污染、人口膨脹、恐怖襲擊、邪教肆虐、黃賭毒、自然災害等等,很多都是文藝復興解放了的人類的自身活動的失範造就的。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資本的私人占有與生產社會化的內在矛盾,外化為世界體系的劇烈動蕩乃至分裂。兩次世界大戰、歐洲的危機與革命、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反映出這個世界體系形成之初,就開始解構。二戰後,這個世界體系的中心區域重新整合:從西歐到美國。同時,這個世界體系之外,崛起了一股強大的與之對抗的力量——蘇聯及社會主義陣營。冷戰以蘇聯解體告終。但美國從此就可以獨霸天下嗎?後冷戰時代的衝突和危機顯示,隨資本主義工業化而來的矛盾,並未因冷戰的結束而消除。以伊斯蘭復興運動為背景的伊斯蘭激進主義運動,成為對抗西方世界和“現代性”的“文明衝突”。霸權主義與恐怖主義,相生相克,又相克相生。加上“核威懾”的恐怖,使大國之間不得不尋求相對的“核妥協”、“核均衡”,但人類的安全岌岌可危。

  可見,文藝復興雖極大地解放了人,人又付出了極大代價:文藝復興使人從神的束縛中被解放出來,人又被神化、異化。

  中國提出建設“命運共同體”,為中國謀,也為世界謀

  人類文明的交匯已走到量變到質變的臨界點,人類危機呼喚人本主義在否定之否定意義上的繼承和發揚,呼喚一場新的文明復興。它要繼續人的解放,但也要把過度膨脹的人改變成和諧的人。它要繼續促進發展,但要實現各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它要保障人類的安全,但應該實現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一言以蔽之,就是“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這一次新的文明復興,要落實到建設“命運共同體”,這是時代的共同要求,人類的共同關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