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資本市場是中國製造驅動力

http://www.CRNTT.com   2015-06-10 07:34:38  


 
  對於已經上市或在三板的企業來講,已經具有融資渠道和能力,可以通過針對工業4.0領域的創新獲得較好的估值,並利用增發等手段獲得擴展生產所需要的資金,同時還可以借助自己對工業4.0的深入理解,收購一些可以滿足自己未來競爭優勢的創新企業。實際上,這也是資本驅動力在工業革命以來的重要作用,在英國發生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同時,英國的倫敦交易所就一直扮演重要作用,可以認為,資本市場一直與工業革命並存,相互促進了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

  工業4.0時代的機會不僅僅屬於已經上市的企業,一些有野心的企業家可能擁有更大的機會,那就是開創一個新領域的機會。如同當時個人電腦產生的初期,傳統的諸如IBM是無法想象個人電腦在人類社會的廣泛存在,因此也就錯過了提供個人軟件或部件的機會。當時擁有遠見的年輕人比爾•蓋茨投身個人軟件領域,成為IT時代的翹楚,也不過是在20多年前發生的創業故事。

  在工業4.0領域,肯定會產生一些跟傳統工廠不同的價值創造體系。通過生產製造的確可以產生價值,但在可能的未來,也許會在服務互聯網產生一些工業4.0企業,這種企業多半不會是諸如百度、阿里和騰訊一類的互聯網企業,它可能會對生產製造有很深入的理解,同時也能夠理解消費互聯網在新工業價值生態中的定位,從而改變工業4.0時代的競爭規則,這樣的企業家肯定會出現。

  中國製造的工業4.0挑戰與機會

  文章指出,中國製造業在近三十年發展迅速,並成為全球製造業的一極。但是,在中低端為主的中國製造轉向中高端為主的中國創造過程中,中國企業家遇見的困難大大超出了想象。事實上,從工業革命的歷史來看,人口紅利的確可以為工業化進程提供便利,但僅僅依賴人口紅利,顯然無法促進其產業升級換代。

  毫無疑問,中國製造業所面臨的不僅僅是挑戰,它們所能夠獲得發展機會也許要遠遠大於其挑戰。中國龐大的市場機會是我們發展的最大優勢。走在工業4.0前沿的德國,其領土面積不過相當於兩個廣東 ,對國外市場的依存度高,而中國領土面積就與整個歐洲近乎等同,內部市場就足以支持經濟快速發展。作為一個“洲際”市場,加之“一帶一路”所覆蓋的地區,中國的市場有著非常大的增長空間,才有現在拿“市場換技術”的優勢。

  但要清醒地意識到,當產業的觸角伸向國外,僅僅依靠龐大的市場是不夠的,其中,最為關鍵的是要有核心技術支撐。所以,可以認為,“一帶一路”和“中國製造2025”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一帶一路”為中國製造提供更加廣闊的市場,而中國製造為“一帶一路”提供了可變現的價值。

  不僅如此,中國製造要實現彎道超車,必須通過創新思維,把劣勢變為優勢。從中國製造業的實際來看,總體表現為自動化程度和信息化程度不高,這些不足可能還會發展成為一個優勢。彎道超車是存在的,至少可以少走一些彎路。中國製造業大多數停留在工業2.0的階段,甚至有一些還停留在工業1.0的範疇。我們有機會在前瞻性地看到工業4.0的發展方向後,夯實基礎,借鑒國外工業發展的經驗,快速實現自動化和信息化。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