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全球“股災”或許也是中國新機遇

http://www.CRNTT.com   2015-08-28 07:05:37  


  中評社北京8月28日電/在8月19日以來的四個交易日,全球股市遭遇大滑坡,主要股指出現較大跌幅。其中,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累計下跌近10%,明晟(MSCI)新興市場指數累計下跌9%。中國A股在經歷了前期大幅調整之後,也出現了大幅下跌。截至8月25日收盤,上證綜指下跌了7.6%至2964.97點,創年內新低。

  鳳凰網刊登學者羅寧文章表示,傳統經濟學理論指出,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受全球“股災”的衝擊,市場投資者開始憂慮未來可能將出現新一輪危機。但近期全球股市的較大幅度下跌,並不意味著世界經濟復甦就此中止。

  文章分析,首先,近年來全球經濟復甦取得的進展有目共睹,年度增長穩定在3.4%左右。其次,隨著發達經濟體對危機的反思,製造業等實體經濟迎來新一輪發展,新興市場也在加快追趕發達市場的步伐,國際合作進一步加強。此外,以互聯網和3D打印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產業革命即將到來,新的生產方式將會給人類社會創造更強、更高效的生產力。總體上看,未來全球經濟沿著新一輪上升通道可持續增長是主基調。

  當然,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對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乃至引領作用。說“金融之水既能載舟,也能覆舟”,都不為過。因此,也有必要認真審視這一輪全球“股災”。

  站在全球視角看,導致“股災”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發達經濟體超大規模寬鬆貨幣政策的負面影響。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推出了各具特色的量化寬鬆政策,向市場注入了大量流動性。但這些政策主要是以國債為依托,將市場的杠杆轉給政府。當政府開始退出之際,市場難免再受衝擊。發達經濟體“領頭羊”美國已經在去年結束QE(量化寬鬆政策),並且很有可能在今年底加息。

  二是新興市場風險正在進一步上行。據IMF2015年7月《世界經濟展望》更新報告預測,今年新興市場經濟增速將較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至4.2%,增速放緩趨勢進一步延續。從外部看,國際貿易環境變化、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外部金融條件有所收緊、緣政治風險抬升。從內部看,經濟結構調整滯後、社會矛盾有所激化。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曾一度強勢崛起的新興市場,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從市場層面看,這一輪全球“股災”也是對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七年之後,資本市場過高估值的反映。對比歷史數據可見,今年7月份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已達到2009年同期2.3倍,納斯達克指數更是達到近3倍。金融市場以遠高於實體經濟的速度復甦,甚至率先進入所謂“繁榮”階段,給全球經濟埋下隱患。當金融泡沫超出實體發展的需要時,短期估值回歸也是必然。中國A股近期雖然出現較大跌幅,但目前來看仍高於去年同期水平。

  文章認為,全球“股災”的出現,或將為中國等新興市場創造一個破除困境的良機。一方面,金融市場如此巨幅的動蕩,美聯儲出於穩定市場、恢復信心等考慮,可能延遲加息進程。這將給遭遇跨境資本大幅外流的新興市場創造一個難得的喘息之機。新興市場可以借此採取必要措施,加強風險防範。

  另一方面,金融市場波動,尤其是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同時出現大幅調整,對新興市場既得利益群體產生較大衝擊,群體內部利益訴求出現分化,或將有利於減小新興市場推進改革面臨的阻力,加快結構調整步伐,走向可持續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