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 
中評論壇:兩岸和平發展的變數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5-10-05 00:10:54  


 
  張五岳:三個回應

  三個問題我簡單嘗試回答。第一個,柯P和小英有沒有可能一樣?我覺得雖然有相似但並不完全相同。首先,北京的期待、要求不一樣,兩個人的表現方法也截然不同。所以我認為,小英不會像柯P那樣的表述方式,原因有幾個:其一,柯P是無黨籍,小英是民進黨籍,需要面對基本教義派和公民團體等,如果當選又另當別論,因此有沒有政黨的包袱很重要;其二,一個是市長,一個是“總統”,兩者面對的兩岸關係也不一樣,一個要處理城市交流的雙城論壇,一個要處理兩岸對話談判跟協商的問題;其三,一個是對台北市民,一個是對全台灣民眾;其四,柯P自己講過,他對兩岸關係是一片白紙,那一般的理解,蔡英文對兩岸關係有深入和堅持的看法。從這幾個角度看,我覺得蔡英文不會用柯P的方式表述兩岸關係,但卻可以借鏡與參考,剩下的問題是蔡英文要用什麼方式去表述,大家在拭目以待。

  第二個,亞中講的是關鍵問題,九二共識到底是什麼?1992年兩會進行事務性談判,碰觸兩岸事務到底應該如何處理。當時有幾個情境:第一個,當時主客觀情境確實多元複雜,有公開的兩會談判,也有私下的密使互動;第二個,的確有“國統會”、“國統綱領”,而且“國統會”在八月一日針對一個中國做了三點很重要解釋;第三個,台灣當時主張統一的是多數,民意和執政黨都主張統一,“總統”也宣誓統一,“國統綱領”也是統一的。那種情況跟現在台灣的主客觀情勢不完全相同,更何況九二共識這四個字發生的時間是1992年香港會談,出現的日期是2000年之後。

  所以我認為,現在北京方面,以習近平的個性和兩岸關係的進展,所謂的九二共識只是作為兩會對話談判的基礎;第二個,九二共識是政治互信的政治基礎,它不是一個增進政治互信。所以可以看得很清楚,這四個字從2014年連胡會之後,北京基本上不提,北京方面在談到兩岸政治對話問題時,強調要形成一中框架,要形成更清晰的認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