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深耕高端製造產業鏈 提升國家競爭優勢

http://www.CRNTT.com   2016-04-26 08:05:42  


  中評社北京4月26日電/德勤全球消費與工業產品行業攜手美國競爭力委員會近日聯合發布《2016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數》報告,依據對超過500名全球製造行業首席執行官和高管的調研訪問,推出了40個國家目前及未來製造業競爭力的排名,2016年中國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排名第一,但美國預計未來五年內有望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製造業大國。儘管這項研究的權威性與其相關數據的準確性未必那麼可靠,但其參考價值不應低估。

  這份報告確認了當下中國製造業已擁有的競爭優勢 ,並相當肯定中國正在大力推動的“中國製造2025”和“互聯網 +”計劃,認為上述這些行動將提升中國製造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與此同時,這份報告密切關注美國在重塑製造業競爭力方面所做的努力。而作為最具市場競爭敏銳洞察力的製造業行業領袖,受訪企業家有關先進製造技術將是釋放未來競爭力關鍵的一致判斷,同樣也是中國企業家的共識。至於對全球競爭力提升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的預測性分析、物聯網、以智能型產品和智能型工廠為特征的工業4 .0,以及先進材料等等,其實正轉化為中國企業的實際行動。

  上海證券報發表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章玉貴文章表示,三十多年來中國的製造業進步神速,成就顯著。最突出的,當屬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高端製造企業正在不斷提升在全球價值鏈的分工地位。華為不僅在某些方面已經超越昔日偶像愛立信,甚至在手機製造上也取得了相較於蘋果公司的某些競爭優勢。今天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華為之於中國經濟的戰略價值,遠遠超過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只是一個較為尷尬的現實是:在中國製造業集群中,像華為這樣具有高端產業鏈競爭優勢的企業實在太少,且華為本身也不時面臨提升全球資源配置力的國際約束。同時不能不看到,中國製造業多年來積累的相對於美國的競爭優勢正在不斷削減,成本連年攀升,部分領域成本甚至已經超過了美國。儘管政府在大力營造有利於製造業發展的政策環境,但要化為市場主體的自覺行動,顯然說易行難。而在“互聯網+”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在產業資本大舉進軍虛擬經濟且聯手金融資本不斷抬高虛擬經濟估值的情勢下,難免造成概念的炒作與賺快錢意識的膨脹,從而可能導致製造業發展路徑的扭曲。當然,中國各大互聯網巨頭大舉進軍製造業,的確在豐富中國製造業的發展與升級路徑。但互聯網企業對製造業的滲透乃至高度介入,應當遵守製造業發展的一般規律,即核心製造技術作為製造業發展的首要依靠,這一點萬不可動搖。

  環視全球,無論是德國的工業4.0還是美國的先進製造,其軀幹或曰依靠,仍然是本身就很強大的工業製造業體系,互聯網只是扮演著工具的角色。對此,切不可本末倒置。如果再將時間光譜往前回望兩個世紀,幾乎所有的經典資本主義國家都把發展製造業視為增強國家競爭力的第一要務。即便在互聯網技術與思維業已滲透經濟領域每一根毛細血管的今天,製造業的規模和整體現代化水平,仍是衡量一國綜合實力的最重要指標。

  就中美兩國戰略層面的競爭而言,中國能否在整固製造業傳統優勢的基礎上,深耕高端產業鏈,是中國能否由超級新興經濟體向真正意義上的產業與金融強國邁進的核心環節,也將直接決定中國在21世紀上半葉全球經濟分工中的實際地位。

  文章稱,儘管中國經濟在不少數量指標方面已經接近甚至超過美國,但在關乎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技術研發、製造業以及金融競爭力等領域,仍與美國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這其中,基於研發與產業化應用的製造業發展是最重要的支撐,只有在此基礎上,拓展貿易價值鏈和金融競爭力,才能真正提升國家競爭優勢。美國的真正優勢在於,既有舉世無雙的服務業,更有掌握高端價值鏈核心技術的製造業。未來製造業與發展模式的競爭,主要還是自主創新能力的競爭,最終是人才的競爭。

  據這份《2016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數》報告,受訪的企業首席執行官確定,人才是製造業競爭力最主要的驅動因素。成本競爭力是整體競爭力中第二重要的驅動因素,其後依次為生產力、供應商網絡和法律法規。73%的受訪高管認為,德國在人才方面“極具競爭力”,日本 (67%)和美國(66%)分別位列第二和第三。而培育大批資深技術工人,提升全社會發展技術商業化的專注程度,正是我們的短板。扭轉這個局面,需要時間,需要恒心。

  基於此,我們在加大對人力資本投資的同時,應以高質量的技術改造引領製造業結構整體升級,以前瞻性的技術投入促進高端製造業的培育。現階段,某些具有相對競爭優勢的企業理應通過自主創新,提高中國企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與獲益程度。另一方面,緊緊圍繞經濟戰略轉型,加大對戰略產業領域的關鍵技術投資,以期在關乎中國未來國際分工地位的關鍵產業領域突破核心技術瓶頸,並進一步優化產業配套環境,以期在戰略轉型中鍛造中國製造業的整體競爭優勢。

  文章指出,當前,中國需著力在制約高端製造業發展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和關鍵設備、零部件研發等關鍵領域取得突破,為此亟待針對某些重要的戰略性產業以及具有重大應用前景的關鍵高技術,建立國家重大創新工程,加強產業共性技術科技隊伍的建設,形成產、學、研相結合、開放式的攻關體,在知識產權保護、稅收優惠、研發資助等多個方面採取立體綜合措施,以有效激勵各種形式的自主創新。

  從目前中國製造業發展的科研與要素投入而言,儘管在部分地區和部分企業確實發展得具有相當活力,但也存在制約進一步發展的問題,比如企業在達到了一定規模後,便傾向於簡單地追求更大的市場份額,而忽略了產品升級以及產業轉型的動力;比如新的技術在轉化為生產力時常遇到較大阻力,這與中國關於創新培育政策某種程度缺失有著一定關聯;比如由於中國相對內斂的傳統文化慣性,雖然政府、社會和越來越多的企業近年來不斷強調創新,但要形成催生超級創新企業所需要的創新生態與開放的心態,甘於冒險、勤勞、富有趣味性以及敢於挑戰權威的思維方式,並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