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李若谷:給產能過剩問題“把脈開方”

http://www.CRNTT.com   2016-09-21 00:04:53  


 
  “我們現在幾乎沒有什麼產業產能不過剩,中國的現象是比較突出的,生產出來什麼都過剩”,他表示,中國的汽車僅僅用了十幾年的時間產量已經達到世界第一了,而且產能也過剩,電解鋁、平板玻璃的產能基本是過剩的。他認為,現在的產能問題有兩個新特征:第一,過去是階段性的過剩,現在是長期過剩。第二,不是單個行業過剩,而是幾乎所有的行業產能都過剩,國有企業去產能面臨更大的困難。

  李若谷分析,以產能分散為例,這是歷史因素形成的,如60年代中期以後搞“備戰備荒”,把大量的產業向內地轉移,就是有意要分散;再如改革開放以後,各個地方政府都是需要GDP,加上交通運輸不便,各地都要搞自己的鋼鐵廠,或者全產業鏈工業系統。

  “過去電視機曾經有一陣在每個省都有生產線,湖南建了生產線說:將來江西、湖北到我這兒來買,湖北建了生產線說:將來湖南什麼地方到我這兒來買,結果大家都是這樣想的,所以就過剩了”,他認為,各地都要求自己地方發展GDP,所以各地都出土地政策、讓利政策,到處都有各種產業,積累到今天就成了產能過剩。

  他還發現,我國的產能過剩體現在產品技術水平都是中低端的。他以西方的波音、空客壟斷世界市場為例,指出我們的產品、產能之所以過剩,是因為我們產品的技術含量不行,歸根到底是我國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弱,他點出了裡面的體制機制問題:某省的兩家制藥廠,一家民營化改制,另一家仍屬國營,改制過的藥廠在十年前投入5個億研發新藥,2015年上市後市值30億元。他說,這如果換做在那家國營企業,由於有任期制的限制,新接班的國企領導未必願意繼續投資研發。

  “國有企業還是有很大的問題,比如制藥,我估計生物制藥這個行業很快也會過剩,現在很多省份、很多企業都要搞生物制藥,但是他的生物制藥無非是把西方的東西拿來,然後再去搞,自己研發出來的東西很少,比如中國的中醫和西醫相結合,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的,但是誰去研究呢?沒人研究”,李若谷批評,我國生物制藥中,中西結合的原創性項目反而研發力量不足,研發經費不足,人員也不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