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楊開煌:應促進兩岸民間“社會和平”

http://www.CRNTT.com   2016-12-05 00:03:36  


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楊開煌(中評社 束沐攝)
  中評社北京12月5日電(記者 束沐)在第三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上,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楊開煌發表了題為《兩岸對抗期的“和平”追求》的報告,楊開煌表示出,當前兩岸關係對抗性增強,兩岸官方之前存在著“無互信、無共識、無機制、無溝通、無互動、無密使、無善意”的“七無”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他呼籲兩岸應積極建構雙方民間的“社會和平”,為此兩岸民間可集資成立“兩岸和平基金會”,支持推動兩岸民間和平的工作。

  楊開煌指出,當前兩岸關係的形勢比之陳水扁的第二任時期,更加複雜,更具危險性,也更加不穩定,對抗的因素更加尖銳,衝突的因素更為增加。從外部因素來看,今天的中美關係齟齬不斷,台灣問題的國際因素出現從美國化而美日化的趨勢,增加兩岸關係的複雜性;從兩岸內因來看,今天島內政治生態丕變,中國國民黨勢衰力單,原有的積極因素不復存在,而且兩岸和平的危險因素不斷增加;從大陸因素來看,中國崛起似乎並沒有得到台灣社會應有的尊重。

  楊開煌表示,目前的兩岸關係最大的危險在於兩岸官方之間,處於一種“七無”的狀態之下,“六無”即“無互信、無共識、無機制、無溝通、無互動、無密使、無善意”,兩岸官方能有的作為十分有限,甚至從可預見的未來兩岸的政治關係只會相互惡化,不可能為兩岸和平做出貢獻。因此,他認為,兩岸和平在可預見的未來只能寄望於民間管道。

  “究竟“和平”是什麼?什麼樣品質的“和平”是兩岸人民所應該追求的?兩岸如何可以維持有品質的“和平”?”楊開煌將“和平”分為“政治和平”與“社會和平”,前者為官方的、政府的或國際的和平,後者是個人的、社會的或民間的和平,是比較偏重在人與人之間的和平構想。他認為,在當今陷入對抗時期的兩岸關係中,“政治和平”的機會十分渺茫,“社會和平”工作應為當前兩岸著力點。

  楊開煌認為,兩岸民間“社會和平”自然不能踰越“政治和平”的角色和功能,民間的“社會和平”工作,也沒有二軌協商的任務,自然不能協商“兩岸和平協議”,而是回歸兩岸社會去共同從事和平紮根的工作,同步從事和平紮根的工作。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