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 
中評論壇:美中關係牽動兩岸變局

http://www.CRNTT.com   2017-06-26 00:13:31  


 
  最近在與一些大陸朋友交流時,他們提到因為馬英九時期承認一中,所以兩岸關係可以發展;但民進黨有“台獨”的嫌疑,所以逼得大陸不得不反制。但我認為,把一中明確化的過程恰好是一個辯證發展的過程,很多時候越要明確化一件事,反而就越讓這件事走向死角。回顧兩岸交流的整個過程,其實會發現很多時候真正讓兩岸往前推進的反而都是民進黨。比如,當李登輝在搞“戒急用忍”時,許主席就已經提出了“大膽西進”的主張,後來的發展很難說這樣的主張沒有一點作用;當馬英九在當陸委會副主委時,我清楚記得他用一些很奇怪的論點反對兩岸“三通”,後來真正的突破卻是陳水扁當政時先實現“小三通”,在以“包機”的方式實現局部的“三通”。很難想像,沒有這些過渡,後來的全面三通不可能那麼順暢。又例如,像中評社在台灣設點,也是在民進黨執政的時候完成的。從這些往例可以看到,如果北京願意站在一個真正化解相互疑慮和誤解的角度上,其實很多事情都可以逐步往前推進。

  這裡涉及到中國文化中一個很重要的思考方式――一元性思考,簡單說,就是相信複雜的問題都可以找到一個源頭,從這源頭下手,就可以一次性地解決整串的問題。這裡沒法談太理論性的問題,我要說的是,想一元性地處理問題是有很多問題的,我比較相信科學哲學中的點滴工程論――一點一點、不斷累積演化,就好像疊磚頭一樣,最終能夠蓋起一個大廈。如今的兩岸關係可能也需要我們摒棄一元性解決的思維,不可能在某個時間點宣佈了“一個中國”,那好像就是實現了民族復興,反而是一個磚頭一個磚頭地疊,在這樣堅實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大廈才會穩固。

  再強調一次,當今中國周邊,對大陸不懷敵意、反而有相當善意的是台灣,在整個亞太區域中,這是很明顯的現象。雖然名義上沒有明講,但台灣已經用具體的作為體現了“兩岸一家親”,這是上世紀八○年代以來兩岸交流逐漸建立起來的。我認為這樣的關係有機會再往前推進一步,甚至可以建立一個更深的基礎。1950年代時,中美兩國還處於冷戰對峙的時期,相互是敵對國,但還在華沙經常性地談了136次,儘管這些會談時續時斷,而且除了少數歸還扣留的人員、財產等具體事情之外,幾乎一無成果,但沒有人會否認,後來70年代時中美關係的突破,這一系列“幾乎一無成果”的會談,恐怕無形地奠定了一個很重要的基礎。這是溝通最重要的功能。以上是我的一點看法,提出來就教於各位。謝謝!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