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智庫:兩岸三地融合發展與港台青年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18-02-16 00:18:34  


 
  在和平發展初期,多通過交流發展的手段來推動兩岸關係發展,這其中最主要的特點就是“求同存異”,即兩岸之間盡可能謀求相同、保留差異,在求同的基礎上來謀求發展。雖然通過交流發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其局限性也愈加明顯,交流發展讓兩岸的差異更加突出、明顯,甚至某種程度上使得兩岸民眾心理距離更加遙遠;同時,在交流發展中形成的利益是各自的利益,而很難增強兩岸共同的利益連結。也因為這樣,隨著兩岸交流逐漸進入深水區,單純的經濟交流發展已經不能滿足新時期兩岸交流的新需求,需要在交流發展的思維上進行創新。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在和平發展初期,多通過交流發展的手段來推動兩岸關係發展,這其中最主要的特點就是“求同存異”,即兩岸之間盡可能謀求相同、保留差異,在求同的基礎上來謀求發展。雖然通過交流發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其局限性也愈加明顯,交流發展讓兩岸的差異更加突出、明顯,甚至某種程度上使得兩岸民眾心理距離更加遙遠;同時,在交流發展中形成的利益是各自的利益,而很難增強兩岸共同的利益連結。也因為這樣,隨著兩岸交流逐漸進入深水區,單純的經濟交流發展已經不能滿足新時期兩岸交流的新需求,需要在交流發展的思維上進行創新。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就是針對交流發展的一大突破,標誌著和平發展進入到一個嶄新階段。

  首先,“經濟社會”是將範圍由過去的經濟領域擴展到社會各領域,涉及的範圍更加廣泛、內涵更加豐富、影響更加深遠,讓兩岸交流能觸及到兩岸社會的方方面面,民眾對於兩岸交流的成果更加有感。其次,“融合”的概念更加清晰、明確,表明兩岸和平發展的目的就是要逐漸減少差異、消弭分歧,通過拉近心靈距離、實現心靈契合,最終實現兩岸命運共同體,這也消除了外界對於兩岸交流只追求利益卻沒有增進彼此共同認知的質疑。第三,“發展”則是用辯證的思維來看待問題,沒有急於追求達到完全融合的結果,而是將融合作為一個客觀過程來看待,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達到融合效果。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脈絡清晰、論述完整、與時俱進,為新時期兩岸交流提出新的發展思路和方向。

  同樣,在對港政策中也應該蘊含融合發展的思維。香港回歸二十年以來,“一國兩制”方針得到有效貫徹,香港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進步,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連續20多年被評為世界最自由經濟體,“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已成功落實。但也需要看到,香港在“一國兩制”實踐中仍出現一些問題,特別是近年來香港發生“佔中”事件和一系列政治紛爭,“港獨”思潮逐漸興起,立法會成為各政治力量角力場,整個香港已經陷入“泛政治化”泥潭,對香港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產生極大負面影響。

  歸根到底,就在於香港回歸二十年來不僅未能與內地的經濟社會順利融合,兩地差異反而更加擴大、加深。對香港的大多數普通選民來說,與內地的連結基本上屬於感性認同,不僅缺乏牢固的利益聯結,身份認同或“國民認同”更加處於缺位狀態①。且第二代、第三代香港人對內地的淡漠感、疏離感更日漸增強,再加上媒體、教育、司法等領域都以非建制力量佔優勢,讓兩地融合變得更加困難,如果任由這樣發展下去,“一國兩制”的實踐將面臨更大的挑戰。因此習近平主席在今年“七一”視察香港期間,特別強調要“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行穩致遠?其中所蘊涵的頂層設計就是推動內地與香港融合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實現融合,通過融合發展產生共同利益連結、形成命運共同體,進而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的準確實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