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評智庫:民進黨新系從幕後到前台

http://www.CRNTT.com   2018-12-15 00:21:16  


 
  三、“蔡賴競合”:繼續合作還是分道揚鑣?

  2014年“英新結盟”之後,蔡英文對內戰勝強勁對手蘇貞昌獲得“綠營共主”地位,對外戰勝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贏得2016年大選。蔡英文上台執政後的政策取向與施政目標依先後緩急順位秩序:一是拼個人連選連任,二是拼民進黨長期執政,三是拼台灣“獨立建國”。於是,“蔡林體制”推出了一系列打著“社會改革”、“轉型正義”等旗號的政策措施,旨在繼續打擊政壇宿敵國民黨,持續削弱“藍營”社會基礎,加速推進“去中國化”與“台獨”建構。“蔡林體制”以“台獨”意識形態掛帥、以政治鬥爭為主要手段的政策與施政,迅速激化了台灣社會各種固有矛盾:“統獨”對立、“藍綠”對抗、政黨惡鬥、族群撕裂、階層分化,相伴而生的執政危機包括經濟發展遲滯、兩岸關係持續僵持、對外關係不斷崩壞、社會陳抗此伏彼起、執政滿意度屢創新低等等。

  “蔡林體制”的種種執政危機促成了“蔡賴體制”的出現以及“英新結盟”關係的進一步強化。2017年9月,賴清德以近乎“逼宮”的方式北上接替林全出任“行政院長”構建“蔡賴體制”,將“英新結盟”推進到“命運共同體”的新階段。在“蔡賴體制”建構之中,蔡英文的盤算是希望繼續藉助“新系”的力量以及賴清德的高民調拉抬人氣、穩住陣腳、化解執政危機,先打贏2018年“九合一”選戰,進而達成“連選連任”的階段性施政目標;而賴清德的盤算是在卸任台南市長職務之前主動出擊、提前卡位,藉助“行政院長”平台更上一層樓,強化全台知名度,積極向“深綠”靠攏,創造“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位和發展態勢。

  在當前“英新結盟”與“蔡賴體制”之中,蔡英文與賴清德之間的競合關係不言而喻,雙方各自盤算與各有圖謀也顯而易見,雙方之間矛盾分歧的焦點已逐漸指向2020年選舉的“大位”之爭。就目前雙方的處境與優劣勢而言,蔡英文的優勢在於擁有“總統”寶座與黨主席職位,掌握黨政軍大權及各種政經資源,而且黨內還有“現任者優先”的傳統習慣,處於相對“易守”和較為主動的地位,而劣勢在於“英系”派系不強、執政失利、內外交困、民調低迷、危機四伏、背水而戰。與蔡英文正好相反,賴清德的優勢在於“新系”派系強大、成功卡位並脫穎而出,獲得“深綠”支持,民調支持度較高,而劣勢在於野心過早暴露、“逼宮、篡位”難獲黨內諒解、執政失利亦難脫干係,處於相對“難攻”和較為被動的境地。

  因此,民進黨2018年“九合一”選舉的勝敗,或將成為“英新結盟”下一步是繼續合作還是分道揚鑣的關鍵因素和時間節點。從目前態勢看,民進黨大勝、保持或超過現有13個縣市長席位幾無可能,而衹要保住2014年大勝的主要戰果,守住桃園、台中、台南、高雄“四都”,即使丟掉若干人口稀少的縣市,蔡英文都可以頂住黨內壓力,繼續維持“綠營共主”和“現任者優先”的優勢,繼續代表民進黨參選2020年選舉。民進黨若大敗,不僅丟失若干中小縣市,現有“四都”也有一席甚至兩席不保,則可能被“綠營”視為“執政基礎動搖”、“2020年勝選無望”,蔡英文勢必面臨黨內以及“深綠”“台獨”勢力的空前壓力,不僅不得不交出黨主席職位以示負責,而且很可能出現“提名危機”,無緣繼續代表民進黨投入2020年大選,開創2000年以來“現任者”未能連任的首例。

  很顯然,萬事俱備、伺機而動的“新系”和賴清德,也衹有在民進黨2018年“九合一”選舉遭遇慘敗時,才有順理成章結束“英新結盟”、沖上台前的機會,早已躍躍欲試的賴清德勢必直接挑戰2020年大選。民進黨若維持平盤或衹是小輸,出於維穩需要,“英新結盟”與“蔡賴體制”局面還可能繼續維持,甚至延伸至2020年大選時出現“蔡賴配”,賴清德挑戰“大位”的時機或將延後四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