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劉必榮:歐洲國家想發展經貿須跟中國合作

http://www.CRNTT.com   2020-06-06 00:03:33  


劉必榮。(中評社 鄭羿菲攝)
  中評社台北6月6日電(記者 鄭羿菲)針對歐盟國家對中美對抗的態度,台灣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劉必榮接受中評社訪問分析,嚴格來講歐洲國家若想要發展經貿,就必須跟中國合作,而帶領歐盟的德國敢逆美英之勢表達要跟中國合作,主要是中德在經貿往來上非常綿密,再加上意大利、東歐與南歐的不少國家已經傾向中國,德國為了維護整個歐盟的團結,勢必得跟中國建立關係。

  劉必榮說,即便德國總理梅克爾未來將下台,新任德國總理也無法輕易中斷中德關係,因中德貿易、科技等關係已是結構,德國、法國大方向上要與中國合作,但其實還是有些許顧慮;而英國原本脫歐是為了與中國簽FTA,但現在因為香港的問題跟美國走得更近,對5G、華為有了重新考慮。

  中美對抗成為長期趨勢,世界各國也陷入“選邊站”,美國總統特朗普擬將G7擴大為G11組“反中”聯盟,除了G7原本的成員國美國、德國、日本、法國、英國、加拿大、意大利外,也想擴大爭取俄羅斯、印度、澳洲和韓國加入。但德國總理梅克爾日前則婉拒G7峰會之邀,並強調“維持與中國的合作對歐盟而言具有重大戰略利益”,外傳特朗普大發雷霆,並推遲G7峰會到9月。

  劉必榮,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關係碩士、維吉尼亞大學國際關係博士。研究專長為國際政治、外交政策與東南亞研究等,並專研談判理論、孫子兵法與衝突解決等。目前除任教於東吳大學政治系,亦為台北市談判研究發展協會理事長與和風談判學院主持人。

  劉必榮接受中評社訪問時分析歐盟對中國的趨勢說,歐洲各國要在歐盟中帶領一時風騷,就必須跟中國保持合作關係,而歐盟也許傳統上比較親美,但想要在中美之間扮演某個角色,就要找到外交槓桿。在新冠肺炎爆發前,就可以看到美國呼籲西方國家不要跟華為合作,但德國在5G科技上也不是都聽美國的,歐洲想要有獨立的地位,5G就得有自己的時程與想法。

  劉必榮說,德國現在已經是帶領歐盟的角色,梅克爾在歐元危機後已做到以前戰爭時做不到的事,而現在梅克爾即將任滿、德國面臨轉型,梅克爾也會擔心留下來的政治遺產、制度能被保存多久,若梅克爾一下台就人走茶涼,那就是沒留下任何影響力,而即便梅克爾下台,中德關係目前已是結構、在軌道上了,貿易上相互依賴,中國需要德國的科技,德國也需要中國的市場與生產,德國新的領導人也不可能做很大的變化。

  劉必榮認為,過去中國在歐洲投資最多的是英國,再從英國轉進歐陸。而當英國脫歐後,中國必須把投資重點重新調整到歐陸,現在中國投資最多的就是德國,而德國為了維持其在歐盟的影響力、保持國力強大、富有,就需要跟中國密切合作貿易。如果說中美吵架德國被迫選邊,那德國原來從中國得到的東西可能就得打折扣,這將影響德國經濟發展,而沒有經濟發展就被法國超越,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在歐洲有這麼多槓桿、話語權。

  劉必榮指出,駐德國台北代表處經濟組曾有文章,2019年德國與中國間的進出口貿易總值約達2057億歐元,中國連續第4年蟬聯德國最重要貿易夥伴,自2015年來,中國成為德國最大進口來源,2019年金額約達1097億歐元,較2018年(1,061億歐元)增加3.4%,出口中國則約960億歐元,位居第三,中國是德國2019年外貿最大逆差國。德國跟中國的貿易關係非常密切,不可能跟中國切斷關係。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