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評智庫:中美需與時代共存的準則

http://www.CRNTT.com   2020-06-20 00:03:29  


 
  第一,如果要用極簡單辦法為他們二人對談做個總結的話,那將是傅瑩認為美國人普遍具有“焦慮”感的現象;另外,就是基辛格對中美兩國人因他們文化差異而產生的結果是: “中國人尋求別人的尊重,美國人尋求別人的皈依。”由於傅瑩對美國人“焦慮”的觀點,讓我聯想起我曾有一篇文章,論美國人“富不知足,強不能安”①。我花了半篇文章討論的問題,傅瑩言簡意賅的兩個字就表達了。

  第二,值得讚賞的是,傅瑩認為美國人在國與國交往上沒有“兄弟”關係的觀念。基辛格也說他從來沒有從這個角度來看國與國之間的問題。但至於為何美國人目前有偌大“中國威脅論”的感覺,二人除了均表同感以外,並未詳加解釋。我認為這個重要的問題可以用歷史上國際關係發展過程來解釋。因為自17世紀“韋斯特伐利亞體系”多國制度成立以來,凡是新興崛起的國家,沒有一個不是侵略他國與橫行霸道的暴徒。譬如得工業革命先機的英國,崛起後,建立了一個日不落的大殖民帝國;拿破侖帶領的法國,給歐洲帶來20多年的戰爭;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在19世紀與20世紀都有侵略他國的惡行;俾斯麥以後統一的德國,給世界帶來兩次悲慘至極的世界大戰;史達林以後的蘇聯引發了40多年的冷戰。還須加上二戰後的美國,除了介入韓戰、越戰以外,還對阿富汗(2002)與薩達姆的伊拉克(2003)片面發動戰爭。這些都是令人驚心動魄的案例。但它們均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是第一次崛起。

  今日中國的興起,則不然。中國曾於西元713至1820一千多年時光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其國內生產總值(GDP)比全歐洲十幾個國家加起來的總和還要大。這是根據英國經濟歷史家Angus Maddison所收集的數據,而且是其他國家(包括日本人)的數據旁證確實的。而在這一千多年,中國沒有任何侵略他國的記錄。如果有的話,中國的鄰邦(中國在歷史上有十個鄰邦,現在是14個鄰邦)的歷史,不會沒有記載。何況美籍韓裔的 康大衛(David Kang譯成中文)教授,研究中國從14世紀(明朝)至19世紀中葉(約清朝咸豐年間)的對外關係歷史,發覺在這五個世紀裡,中國衹捲入國際戰爭兩次(其中一次,還是日本侵略中國藩屬朝鮮才引起中國參戰)。中國目前興起是第二次;是復興而不同於以上幾個崛起的例子。有一點需要特別強調,即中國在 713-1820年第一次崛起時期,都沒有侵略他國的記錄。那麼,要說它第二次復興後會侵略他國,是難以置信的。所以,我覺得傅瑩與基辛格對話之中,可以將這一點毫無保留地說出來②。

  二、中美戰爭的風險與中美關係中的日本因素

  第三,關於中美之間是否會有戰爭爆發的可能,傅瑩與基辛格都認為不太可能。傅瑩的理由是經濟全球化。基辛格雖然認為目前世界大國之間相互作戰的可能性不大,但擔憂風險猶存。關於此問題,我覺得有兩個在理論上很重要的觀點,應該明確提出:其一是今日大國間如有戰爭,一定會牽涉到最後動用核武器。國際問題專家在研究“嚇阻”問題上,指出在冷戰期間用核武器嚇阻已有100% 的成功率。而19世紀傳統武器時代,嚇阻衹有38% 的成功率。所以,由於核武器戰爭會導致不堪設想的後果,故在中美兩國同樣擁有核武器的狀況下,會不會發生戰爭的可能性,應該是幾近於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