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智庫:中美博弈的經濟學邏輯

http://www.CRNTT.com   2023-01-27 00:04:22  


 
  四、地緣政治格局中的產業鏈重構——從政治邏輯到經濟邏輯

  (一)美國產業政策和半導體的重新布局

  美國促進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目的是減緩中國的技術進步。美國政府對半導體產業的政策應該圍繞四個主要目標:促進技術進步、保證半導體供應的安全、保持對瓶頸的控制以及減緩中國的技術進步。關於這些主題的主要建議包括:首先,要促進技術進步,投資於勞動力發展,改革簽證發放制度,確保世界領先的芯片專家可以在美國工作,將新資金集中在技術開發和原型設計上。其次,保證供應的彈性和完整性,投資於識別半導體安全漏洞的技術,在美國政府中建立更多的半導體專業知識,減輕供應鏈對對手的依賴,使製造基地多樣化。第三,要保持對關鍵技術的控制,優先考慮圍繞瓶頸的研發支持,與盟友一起深化對製造設備包括零部件的出口管制。最後,要與盟友合作,以保持美國對抗中國的技術優勢,向中國提供限制芯片補貼計劃的協議,通過對外投資控制限制外資進入中國芯片產業,加強對瓶頸技術的出口管制,通過出口管制和制裁解決中國芯片補貼問題。⑧

  除了在技術創新和技術管制方面,在半導體製造業以及供應鏈方面是美國下一步發力重點。產業政策的歷史表明,政府可以在支持勞動力發展以及資助研發和原型設計方面發揮生產性作用。此外,政府在應對該行業製造和組裝能力過度集中在中國及周邊地區所帶來的安全挑戰方面發揮著明確的作用,一旦發生地緣政治危機,這將帶來嚴重的中斷風險。然而,首先,美國政府必須深化其在該行業的專業知識,以確保政策制定者瞭解支撐半導體行業並產生美國繁榮和安全所依賴的計算能力的複雜供應鏈。

  技術管制是美國對華競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前往中國進行投資的美資審查,其目的是防止中國獲得先進的半導體技術。在俄烏衝突背景下,中美競爭已經具有全球性,美國希望藉著俄烏衝突的機會將歐洲綁上對華競爭的戰車,這一目的已經從馬德里北約峰會中顯露無遺。馮德萊恩在其國情咨文中也指出了歐盟方面有計劃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涉及經濟科技等方面。因此美歐協同的趨勢值得警惕。

  (二)美國以微芯片為由頭,裹挾台灣才是用心所在

  台灣在微芯片行業的主導地位一直是美在亞太地區的經濟保障,但受到台海局勢的嚴峻挑戰。當前台灣製造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微芯片,這些微芯片幾乎用於所有電子物件,世界大約92%的先進微芯片都是在這個島上的少數工廠生產的。⑨如果兩岸統一,對美芯片供應或產生不確定性:美擔憂微芯片工廠最終被中國控制,或者它們在衝突中被毀。無論哪種方式,對美來說,都相當於一場全球芯片供應鏈的重構。美擔憂中國可能限制美及其盟國獲得先進芯片,從而大大削弱美國的技術、經濟和軍事優勢。但如果芯片工廠遭受破壞,對於西方世界的產業鏈就相當於經歷一場嚴重經濟危機。

  如果中美直接發生衝突,美最為關切的議題之一就是台灣微芯片的生產停滯將不僅僅是放緩或瓶頸,而是意味著全球近三分之二的依賴它的行業的供應突然完全停止。面對這樣一種考量,美國會兩黨都在醞釀做出措施推進美台防務合作。很多美專家認為台灣在微芯片製造領域近乎壟斷,在這些技術專家看來,中美之間的台灣問題本質上仍然是一個供應鏈問題,因此擺脫這種潛在災難的最佳方法是擴大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地方的生產,兩黨一致通過的《芯片與科學法案》將資助價值 530 億美元的項目,其目標明確是“發展對美國競爭力和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半導體的國內製造”。但是完成工廠建設的時間成本高,美國協助提升台灣的防禦能力對美國來說則具有更為低廉的成本,且具有立竿見影的經濟收益。

  “印太”地區是中美戰略競爭的主要地帶,美視海洋為兩國影響力競爭的關鍵領域,包括東海、南海、台海。QUAD與AUKUS重點關注中國在台海地區的政策和行動。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