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兩面刃效應下台灣選舉“抗中保台”路線意涵及其局限性

http://www.CRNTT.com   2023-05-04 11:37:47  


 
  事實上,台灣社會“抗中保台”社會基礎並未如想像中龐大。“抗中保台”社會基礎相當薄弱,普遍民意期待兩岸和平互動。2021年2月Yahoo民調顯示,針對蔡英文重申 “若北京有意化解對立,願促兩岸對話,你認為兩岸對話的機會大不大?”,民眾回答“不大”96.5%。同年3月“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及“台灣國際研究學會”民調顯示,高達77.9%支持“兩岸能夠開啟對話”。

  2022年3月前述兩大國際學會調查,顯示77.3%民眾認為應維持兩岸和平關係及恢復對話。更早之前,幾乎也是高達七成以上比例希望兩岸對話。這凸顯台灣民眾高度期待兩岸對話,卻又認知到衹要民進黨政府繼續執政,要重啟對話機會非常低,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二、抗中保台之國際基礎

  俄烏戰爭中美國協助烏克蘭,包括軍事奧援、經濟貸款及人道援助;並號召歐盟、北約及友好國家,運用國際多邊框架制約、經濟制裁及金融封鎖俄羅斯,但美國及北約卻一再宣稱不會出兵協防烏克蘭。美國藉由“以烏制俄”、“以烏耗俄”策略,自身卻不必陷入戰爭風暴,達成削弱俄羅斯國力目的。此種策略援引適用至兩岸及東亞區域實施“印太戰略”,藉“以台制中”、“以台耗中”,阻擾中國發展機遇及和平崛起,這反而讓兩大國易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相互制約及打壓,難以真正建立合作夥伴關係。

  美國印太戰略繼續利用台灣為民主同盟,民進黨則建構抗中保台路線、聯美日抗中戰略彼此鑲嵌。美國積極拉攏台灣為其戰略棋子、馬前卒,而其“以台制中”策略碰觸大陸對台政策的底線及紅線。美國試圖武裝台灣,在印太戰略中發揮“聯台制中”、“以台耗中”效應;如同俄烏戰爭中,美國極力“聯烏抗俄”、“以烏耗俄”,以耗損俄羅斯的軍事及經濟力量。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造成大陸對台軍事圍演成為新常態。

  美國參眾兩院提出的“台灣政策法案”草案,背離“一中原則”及中美聯合三公報,想藉此“武裝台灣”,與台灣形成某種形式的軍事同盟關係,這將會強化民進黨當局“倚美謀獨”、“倚武拒統”的底氣。尤其新任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可能在本年及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時,凸顯美國聯台制中路線。民進黨政府實施“抗中保台”路線及“聯美抗中”戰略,並與美國印太戰略彼此相耦合,恐致兩岸關係陷入更高度衝撞。

  俄烏戰爭後,台灣已陷入一種“烏克蘭情境效應”,台灣社會呼籲應要有“避戰”方案,而非積極主動“引戰”;必須謹慎因應二十大後中共對台政策轉變,尤其是大陸對台政策強調反台獨及反干涉,台灣勿參與介入中美競爭。台灣也應戰略上自律自持,勿淪為美國印太戰略“以台制中”的棋子角色。因此,一旦持守“抗中保台”路線極易陷入“印太戰略”架構,從而充當遏制中國的“馬前卒”角色。

  伴隨著2022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致台灣民眾降低美國協防保衛台灣信心,強化兩岸對話協商渴望;及8月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解放軍圍台軍演,台灣安全風險係數增加。11月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倡議“抗中保台”路線,進行集體動員操作“亡國感”,選舉結果印證其邊際效用遞減。民進黨若要“保台”,必須說服大陸不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但大陸已公開宣稱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並言及這是針對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

  肆、抗中保台路線的效應及其局限性

  檢視台灣政府兩岸路線更迭,因受政黨輪替、國族認同分歧及國家發展戰略選擇之影響,幾乎呈現斷裂式變更。從國民黨執政承認“九二共識”,到民進黨主政否認“九二共識”;從認同中華民族、中國人認同,到否定中國人認同,且台獨聲浪不斷創新高;從採取“友美和中”均衡路線,轉變至“抗中保台”、“聯美抗中”失衡戰略,這是重大政策斷裂。

  這是近年來兩岸緊張對立及衝突根源,強調分離的台灣國族主義及聚焦統一的中華民族主義衝突加劇,兩岸社會敵對如螺旋上升。且隨選舉到來及競選過程更加激化,兩岸社會更陷入選舉週期性的敵意“人為加工”。民進黨所推動“抗中保台”策略,實有“雙面刃效應”。

  首先,過度操作“抗中保台”路線,猶如一把“雙面刃”。民進黨籍台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宣稱,對台灣人民來說“抗共保台是DNA”;國民黨台北市長候選人蔣萬安,則批判民進黨政府嚴重“雙重標準”,在選舉期間大搞“抗中保台”,卻是嘴巴“抗中”然實際上保不了台,解放軍演習期間4枚飛彈飛越台灣上空,竟因日本政府公布後台灣民眾始知真相;在兩岸問題皆是“綠能,你不能”,如在疫苗採購上指控BNT疫苗由上海代理,但卻又允許高端第二期臨床試驗由陸資公司辦理。

  其次,“抗中保台”路線擠壓主張統一的泛藍政治聯盟戰線。當民進黨採取“抗中保台”路線效應越發強大,就會對統派及泛藍政治生存空間及政治主張訴求,形成一種擠壓力量,以取得對兩岸關係話語權。例如批判“九二共識”等同“一國兩制”、“台灣獨立”等於“中華民國台灣化”、“台獨等於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透過這些概念語詞內涵的轉換,試圖邊緣化國民黨及大陸政府兩岸政策路線,致國民共三黨難以展開對話。

  尤其泛綠政治聯盟領袖及政黨因台灣民粹主義飆漲而興起,善於利用民粹主義力量壓縮統派的生存空間及話語權,藉由不對等的資訊抹紅(親中賣台)、抹 黑(黑金派系政治),及藉機販賣“芒果乾”(亡國感),經由政治集體動員及危機意識輸入,壓縮對台灣未來多元化主張,形塑單一具台灣圖騰象徵國族主義。此勢必形成中國現代國家建造與台灣國族主義建構目標衝突,悖離國家完全統一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中國夢”實踐。

  復次,“抗中保台”路線刺激急統時間表及武統威懾行動。激進獨派甚至倡議“獨立公投”或推動“台灣正名運動”,反而刺激大陸政府採取“以法制法”方式,反對及遏制台獨,引發兩岸緊張對立衝突。中共已在黨章中明確納入“一國兩制”及反對及遏制台獨。採取“抗中保台”路線,不僅難以真正達到“保台”目標,反而因被解讀為推動“急獨時間表”,更將招致大陸反制。

  再者,“抗中保台”掩蓋地方治理本質及分化台灣公民社會凝聚與認同。2022年台灣九合一選舉一如2018年地方大選般,再度瀰漫“大陸因素”、“兩岸因素”對選舉介入影響。執政的民進黨不斷訴求“抗中保台”路線,宣稱“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兩岸互不隸屬”,攻擊對手黨候選人與大陸關係過從甚密,影射其“親中賣台”行徑、是“中共在台協力者”,將原本地方選舉及治理議題,上升至國族認同及統獨選擇。

  同時,“抗中保台”路線也會分化共同體凝聚及認同。在強化台灣認同之時,也增加共同體內部分化;在提升對“中華民國”認同時,也提升台獨支持比例;在促進與美日關係時,卻以惡化兩岸關係及國際空間萎縮、“邦交國”流失為代價。尤其政黨間、人我間及社會群體間,彼此互相“標籤化”及“污名化”頗為嚴重,導致命運共同體的“我群意識”難建,內部充滿猜忌及質疑,充斥著“親中賣台”、“中共在地協力者”、“兩岸權貴資本主義”質疑,促發公民社會內部疏離、認同分歧。

  最後,兩岸關係陷入惡性循環及戰爭邊緣風險。“抗中保台”路線極易將台灣推向戰爭邊緣。賴清德為尋求蔡英文對其參選2024年黨內總統初選支持,一再宣稱支持蔡英文總統及其兩岸路線,支持其維持兩岸現狀主張、兩岸互不隸屬論,否定“九二共識”存在,界定“九二共識”是“一國兩制”。無庸置疑,蔡英文的兩岸路線從“維持現狀”,到主張“對岸鄰國論”、“新兩國論”,因此“抗中保台”路線,不但無法“抗中”,而且易把台灣推向戰爭邊緣,成為中美競爭對抗下的犧牲品。

  相對於蔡英文兩岸論述及憲政改造,賴清德更趨近激進保守傳統台獨論述。賴清德提出“務實台獨”主張,宣稱“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蔡英文兩岸論述從維持現狀,到“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最終“維持現狀”等同於“兩岸互不隸屬論”。這與前領導人李登輝於1999年所倡議“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如出一轍;且蔡英文在憲政改造方面較無變動憲法增修條文前言“因應國家統一前需要”之意圖。

  賴清德所倡議“務實台獨”,宣稱台灣已經獨立、不必宣布獨立和變更國號、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及“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其實比蔡英文更脫離“維持現狀”主張。尤其賴清德與獨派基本教義派關係密切,甚至獨派大佬公開呼籲蔡英文僅做一任,讓號稱“台獨金孫”的賴清德上任;賴在憲政改造中主張制憲,提出制憲時刻已到來,要擺脫“一個中國”及“一中體制”的憲政架構。

  伍、結論

  2023年來臨之際,民進黨政府送給台青年一份“難以承受的重”之新年禮物:即服兵役時間將於2024年起由4個月延長至一年,為台海可能發生戰事做準備。自蔡英文就任以來,不僅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一中”;更是宣稱“對岸鄰國”、“兩岸互不隸屬”。同時,倡議“抗中保台”路線及“聯美抗中”戰略,與美國印太戰略相連結。無疑地,這將刺激大陸民族主義及愛國主義,致兩岸關係惡性循環、敵意螺旋上升。

  民進黨若想達成“和平保台”目的必須公開宣稱“棄獨”,理應處理黨內“一黨綱兩決議文”所揭櫫國家目標衝突。《公投台獨黨綱》揭櫫以公民投票程序,建立“台灣共和國”目標;《台灣前途決議文》揭示依據憲法,中華民國為台澎金馬之國號;《正常國家決議文》倡議公投制新憲,以台灣名義參與聯合國及台灣正名。直言之,賴清德若想贏得台灣領導人大選,兩岸政策就要採取中間路線,以利選票極大化目標。

  民進黨倡議“抗中保台”路線,不僅不利於永續執政,也不利於台灣安全維護及國際空間拓展。蔡英文公開否認 “九二共識”、不接受“一國兩制”,倡議“抗中保台”路線,宣稱“大陸別國論”、“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論”,兩岸關係陷入惡性循環。

  “抗中保台”路線,難以獲致“保台”目標,唯有調整“務實台獨”、“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說法,方能避免給予外界持激進台獨路線之刻板印象。“和平保台”路線才是民進黨長期執政基礎,“抗中保台”路線不僅不利於永續執政,也不利於台灣安全維護。民進黨政府若要達成“和平保台”目標,必須揚棄台獨路線,方能克竟其功。台灣社會因持守“抗中保台”路線實已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及得不償失;各政黨不應基於不當政治動機,恣意地操作“兩岸因素”而獲取政治利益。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3年3月號,總第303期)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