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中國應對海嘯:保護自己而幫助別人

http://www.CRNTT.com   2008-11-17 17:59:48  


應對經濟危機,中國能夠保護自己就是對世界的巨大貢獻。
  中評社北京11月17日訊/《新京報》今天發表社論,認爲“G20當與每一個人一起共度時艱”。文章強調:“在資本全球流動的時代,艱難和快樂都會在一瞬間傳遍全球。我們無法預測這場金融危機的底部在哪裡,但我們知道我們需要能保護自己和幫助別人的政策。這既是中國對世界的責任,更是對自己的責任。”全文如下:
 
  11月15日上午在華盛頓召開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受到了全世界的高度關注。在金融危機逐漸影響實體經濟的時刻,所有人都期待著這次峰會能解決人們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會上做了《通力合作 共度時艱》的講話,不但提出具體舉措,還強調國際社會應該認真總結這場金融危機的教訓,在所有利益攸關方充分協商的基礎上,對國際金融體系進行必要的改革。

  對世界經濟來說,這的確是一個艱難的年代。因為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已開始蔓延到實體經濟領域,各國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其影響。即便對中國來說,雖然我們不存在複雜的金融衍生品,也罕有次貸問題,但是在內需、進出口等多種領域,也都已經出現了下滑的跡象。

  從峰會面對的話題看,對目前的經濟危機來說,存在著短期、中期和長期的應對道路。就短期而言,各國意識到放寬貨幣政策,加大政府注資能在短期內為市場提供一定的流動性;而從中期來說,恢複市場信心才能保證度過危機,要想達到這個目的,就需要確保主要經濟體一定的增長率;從長期來說,只要自由資本主義的金融投機行為仍然存在,全世界就有必要對目前的國際金融秩序做根本改革。這也是此次峰會最為焦灼的一個話題。

  各國在金融危機之初,首選的都是降息或向市場注資的辦法解決流動性問題。因為恢複市場信心是一個相對的過程,只有經濟環境改善的信號出現,市場信心才可能重新凝聚。而長期改革國際金融秩序,就需要發達國家讓渡部分秩序決定權,加大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發言權。在這一點上,短期內還需要艱難博弈。尤其是已經制定了數十年的國際貨幣體系過於單一,包括IMF、地區經濟合作進入救援活動時都存在制度門檻。甚至各國在危機中的信息獲取都不平等,各國的監管水平也不一致。這些問題都會困擾全球合作拯救經濟的時代進程。

  但此次峰會也同時顯示,不管短期、中期還是長期的金融應對政策,中國都舉足輕重。因為從外匯儲備、經濟關聯度和政府意願的角度,中國都會展示與周邊發達工業國家一起,共同應對危機、承擔救市責任的決心。但根本上要長期改革國際金融秩序,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僅僅只是一個開端。

  中國政府一再強調,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對世界經濟和全球金融穩定的最大貢獻。其實,正如金融危機中的發展中國家一樣,同一個國家的不同社會階層,也都難以在經濟危機中幸免。甚至在某種意義上,處於國際金融體系末端的發展中國家或是低收入人群,會受到更大傷害。因為對富人而言,經濟衰退只是財富縮水的問題,但對不掌握財富和話語權的弱勢國家或弱勢群體來說,這就意味著失去工作機會,失去發展機會,甚至失去生存空間。因此,拉動內需的政策本身,不但重在擴大消費,恢複市場信心,更重在保障經濟下滑過程中每一個群體的生存穩定,能够一起度過這個冬天。

  對不少國家的經濟來說,這是一個寒冷的冬天。但是在資本全球流動的時代,艱難和快樂都會在一瞬間傳遍全球。我們無法預測這場金融危機的底部在哪裡,但我們知道我們需要能保護自己和幫助別人的政策。這既是中國對世界的責任,更是對自己的責任。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