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台灣經濟面對的一些迷思

http://www.CRNTT.com   2008-12-03 00:09:51  


在11月4日的江陳會談中,簽定四項重要協議,其中“兩岸海空直航”對台灣農產品銷售更是帶來許多好處。
  中評社台北12月3日訊/台灣“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助理研究員吳惠萍在中央日報網路報發表文章《重視全球衰退事實 以支持代替批評》,對當前的一些經濟問題進行分析澄清。全文如下:

  前“經建會”主委,現任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日前接受某媒體採訪,針對馬政府的多項施政措施大肆批評,但其評論有失偏頗,本文將針對其批評馬政府政策之言論稍加澄清與說明: 

  輕忽民意 突襲人民? 

  過去石油原油價格持續飆漲,民進黨在選前為獲得選票而不斷壓抑油價,導致中油公司虧損將近四百億元。而中油屬公營企業根本禁不起長期虧損及資本的嚴重侵蝕,可想而知這龐大的虧損將由全民買單,這些不僅違背公平原則,對台灣經濟長期發展極為不利。所謂的凍漲就是管制物價,至今各國歷史上並未有成功的案例,採取凍漲將帶來負面影響,包括: 

  一、惡化財政赤字:油價未能適度反映成本,連帶電價也凍漲,中油和台電兩公司虧損擴大,公營事業的虧損,將使政府財政赤字更形惡化。 

  二、違背公平原則:民進黨主張凍漲是顧慮到整體經濟市場穩定及“國家”整體利益,表面上是照顧弱勢族群,但實際上中油台電虧損造成國庫損失,等於是拿全民納稅人的錢,補貼用油、電大戶,違反公平原則! 

  三、預期上漲心理:油價持續凍漲將造成民眾預期心理,形成物價上漲預期,開始搶購囤積物資,後果一發不可收拾。 

  四、使用能源效率大幅降低:國內油價長期偏低,不利能源效率的提升,民進黨執政八年來,能源生產力不升反降。台灣能源進口支出占GDP比率,自1999年的2.5%,2007年躍升至10.1%,八年內增加三倍;能源進口負擔比率及其增幅,均較同屬能源幾全賴進口的日韓為高。若再持續凍漲,將造成能源負擔更加嚴重。 

  馬政府上任後,採用浮動油價機制,讓油價確實反映市場機制,物價不再被扭曲,對於相關弱勢團體、中低收入戶、漁民及大眾運輸業者進行補貼,減少他們對油、電價格上漲壓力,雖然油價突然的上漲,人民恐措手不及,但事實上政府並未一下子全部反映成本,一部分採用降低貨物稅另一部分則由中油台塑部分吸收。如此一來,可鼓勵發展替代能源,例如太陽能、LED、電池產業等,使能源達到充分利用。況且負責任的政府不能怕被罵而不漲價,只要做好各種配套的措施,可使衝擊減低到最小程度。 

  失業率提高 才想增加就業?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