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公務考察團“名揚”世界

http://www.CRNTT.com   2008-12-20 00:26:10  


某些中國公務考察團出國時往往以“培訓”、“招商”、“開學術會議”為幌子。
  中評社北京12月20日訊/“你看,還是中國好,大家可以公費旅遊。”外國導游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國際先驅導報報道,如果不是“美國美洲集團”粗心大意,中國官場或許可以少一筆醜聞。

  11月21日晚上9點,上海網友“魑魅魍魎2009”在地鐵站等車時,發現臨近的座位上有一個粉紅色的環保購物袋,上面還有蝴蝶結。打開一看,里邊是浙江溫州、江西新餘官員,以及江蘇張家港官太太赴北美考察團的詳細清單。“第一感覺就是很憤怒,太赤裸裸了,說是出國考察,卻連一點公務安排都沒有。”“魑魅魍魎2009”覺得不能“讓一輩子交的個稅被考察團糟蹋了”,遂決定將內容公布在網上,民衆嘩然。

  其實,政府官員借考察之名行旅遊之實,這樣的潛規則早已在中國盡人皆知,公費出國一年耗資數以千億計,近年來更是頻頻“揚名”海外。

  接連成為國際笑柄

  在網上“魑魅魍魎2009”公布的清單中,今年4月,11名官員組成的新餘市人力資源考察團的出訪目的原本為:“考察借鑒政府在扶持人才技能培訓和新型產業優秀人才培養選拔方面的經驗。”可在行程中,絲毫看不到任何考察項目,而是14天輾轉北美10餘名城的全程旅遊安排:參觀美國白宮,看美國自由女神像,走好萊塢明星大道……

  2007年中國公務考察團成為國際醜聞的新聞至今令人記憶猶新:安徽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徐文艾因偽造出國邀請函,被中紀委撤職。2006年的11月20日,徐文艾率一支10人“公務考察團”在芬蘭赫爾辛基機場入境時,被查出其所持的芬蘭司法部邀請函系偽造,一行人當即被拒絕入境。芬蘭新聞社當時援引赫爾辛基邊防局負責人皮波寧的話說:“我不知道中國當局怎樣看待這些事情,但如果有人在芬蘭玩這個遊戲,那麼這就會是他們的最後一次(商務)旅行。”

  對於徐文艾的遭遇,當時國內從事涉外旅遊的一些業內人士對媒體表示:“這完全是個意外”,“旅遊中介太不專業”。實際上,使用偽造的邀請函以應付一些外事部門的審批,已是實現公費出國旅遊的慣用伎倆之一。

  出國幌子五花八門

  “培訓”有時成了一些中國官員出國的一個幌子。根據國家外國專家局出國培訓處2007年的數據,中國官員海外培訓目前已經涉及30多個國家和地區。當然,這其中有真培訓,但也不乏假培訓。除了美國,新加坡亦是中國官員培訓的重要基地。早在上世紀80年代,河北省就派出幹部去新加坡學習。新加坡一位知情人士告訴《國際先驅導報》,在正規培訓基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國立大學,中國官員多以學習新加坡城市管理為主,而現在,“許多私立學校也參與邀請,培訓有時只是個幌子”。

  江西新餘、浙江溫州“出國考察門”事件曝光後,12月1日,中國國家外國專家局出國培訓管理司通報了在其職權範圍內對溫州赴美培訓團的調查結果,聲稱調查發現美國西北理工大學向國內審批審核機關提供了虛假培訓日程——西北理工大學為該團組簽發的邀請函及日程安排都符合國家規定的培訓安排,但實際上將培訓課程縮減至3天,行程由3個城市增加至8個。

  被用作幌子的還有招商引資。旅居日本多年的華文媒體人羽策告訴《國際先驅導報》,她在日本遇到過許多這樣的“招商團”。南非首都約翰內斯堡華人李玉(化名)告訴《國際先驅導報》,一個考察團到南非8天,一般會抽出半天時間“做做樣子”。“跟當地華僑開個座談會,弄個招商引資會,到了國內就說簽了幾千萬合同,其他時間都去玩。”

  此外,“學術會議”也是一些中國官員採用的路數之一。“他們有的官至省級都以民間協會負責人的名義到新西蘭,由於不帶官方色彩,去那邊更加自由方便。”新西蘭華人王城(化名)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