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如何讓6萬個“馮翔”免於自殺?

http://www.CRNTT.com   2009-04-24 08:58:15  


 
  在我看來,要擺脫上述困境,首先需要成立一個獨立的“地震心理救助中心”,牽頭協調各部門,多方籌集資金,全面系統地組織災區心理救助的供給,同時追蹤其效果,根據反饋隨時調整部署、刷新舉措。災後心理救助是長期工程,要有足够的耐心與充分的考量。美國經驗或可借鑒。“9·11”後,針對有心理問題的市民,美國政府制訂了長達20年的救助計劃,紐約市衛生局還建立了世貿中心心理健康登記系統;其次,應明確心理救助者的資質認定,只有專業資質被認可的心理救助者才能進行相應工作。心理重建是災區重建的一部分,決不允許玩票,而需要最高的職業素養與職業精神;第三,心理救助不能走馬觀花或半途而廢,一旦開展專業救助,就應當持續下去,直到救助對象完全康複;第四,在心理救助過程中,要嚴格保守災民的隱私,同時不能將之作為所謂科學研究的“小白鼠”,否則將對災民造成心理的二次傷害;最後,社會各界均應持續關注災區心理救助,各盡其力:譬如媒體,可以通過一綫采訪調查,及時發現其中問題并提出除弊建議;再如企業,可以為心理救助提供相應的資金或技術支持;至於個人,可以參加相應活動(不一定需要專業知識的活動),比如與災區心理救助對象結成一對一的友好家庭等。

  在專業的心理救助之外,還應當考慮一些非專業的因素。央視主持白岩鬆說,災區的心理救助,“應該是在災區培養一根又一根的火柴,讓火柴慢慢地把周圍的人群點亮……一定要在當地土生土長的人中培養很多個具有心理救助能力,或者心理觀察能力,或者咨詢能力的人……讓這樣的星星之火去燎原,幫助更多的人”。

  白岩鬆無意中道破部分真相。據我的了解,現在災區心理危機有個很嚴重的表征,那就是遭遇不幸的災民們互相影響,每下愈況。他們往往在各訴不堪回首的記憶後,痛哭流涕,大醉一場。長此以往,遂形成一個強大的頽廢的悲傷的絕望的氣場,一說人生世事,則“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欲打破此種氣場,需要專業和非專業人士、局外人和局內人的共同努力。白岩鬆的“火柴理論”,大可付諸實踐。

  北川曲山小學有個幸存學生,其同班同學大部分遇難。震後一次考試,他在姓名一欄填寫了一大堆名字。老師一數,竟有43個。一問,才知是寫的43個遇難同學的名字。孩子說:“我的同學不在了,我要替他們考試,替他們活下去。”

  那些籠罩在PTSD陰影下的災區幸存者,願你們都能替逝者好好地活下去,現在,且讓我們一起吟誦曼德爾斯塔姆的詩——“我將從死者中升起,說太陽正在閃耀”。 

 (宋石男:四川大學學者,《新京報》、《南方周末》、《國家歷史》等媒體自由撰稿人,地震災區志願者。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