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楊偉民:中國下一步發展的十大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09-05-13 11:37:48  


 
  三、促進增長與擴大就業

  楊偉民說,很多人認為中國必須要保證8%的經濟增長速度,其中一個重要理由就是要解決就業壓力。但是,“如果反過來,在發展目標上做一些調整,在推動增長方式上做一些轉變,在擴大內需上做一些調整,也許能比現在做得更好。”

  第一,擴大就業可以作為首要目標。一般來講經濟增長可以增加就業,但是從現實來看,就業和增長的關係並不是線性的。GDP有的年份增長很快,如2007年GDP增長13%,有的年份慢一些,如2008年GDP增長9%,但是增加就業的數量差不多,失業率也差不多。在現實工作當中,確實存在把增長作為主要的目標,而把就業作為次要目標,認為只要經濟增長就業自然而然就增加了的問題。

  第二,通過擴大就業來實現增長。這次擴大內需的政策,實質上是通過保增長來實現保就業。這樣一種模式容易形成投資主導型的增長模式。但是如果通過擴大就業,也同樣可以實現增長。因為按照收入法來分配GDP的話,只要一個人就業,必然要增加GDP,因為有了就業,就有收入,就會計入GDP,這還有助於形成消費主導型的模式。

  第三,立足保就業實現促增長的目標。我們應該更多地立足於就業,而不是立足於增長,擴大內需的政策也應該更多用於保就業,而不是更多地擴充生產力。 

  四、總體戰略與整體功能

  楊偉民說,區域發展的含義是什麼?

  一是人口分布與經濟布局大體均衡。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如果占有40%左右的GDP,應該相應占有接近40%或者大體上差不多的人口。西部地區同樣,如果GDP少,人也少,最後西部和東部人均GDP的差距就會縮小。

  二是各個地區人民生活水平大體相當。如果各個地區之間公共財政支出水平差不多,那麼我們所說的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也差不多實現了。為什麼提出均等化問題,就是因為我們太不均等,最應該均等的是教育、醫療、社會保障,農村和城市之間差很多,這些都是屬於區域協調發展要解決的問題。

  三是人口與經濟的規模應該控制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之內。比如北京城市規劃認為最大的承載量是1800萬人口,就是根據北京最短缺的水資源來決定的,即使考慮到南水北調,北京最大的承載量也就是1800萬人。

  四是空間結構要高效清晰。這就要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要明確我國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空間中,哪些區域應該優化或者重點推進大規模高強度的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開發,哪些區域應該限制或者禁止大規模高強度的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開發,配套實施相應的政策和管理措施。這還要實行差別化的區域政策。在政績考核當中,不應在每個地區都考核GDP、財政收入、居民收入等同樣的指標。

  五、重視“三農”與城市化

  楊偉民說,三農問題是我國長期面臨的課題。如果要解決好這一問題,就應該實行既允許農民工進城就業,也允許農民工進城定居的比較徹底的城市化政策。原因有四:

  第一,可以促進消費。

  第二,可以縮小城鄉差距。

  第三,可以減少耕地壓力。我們要保護18億畝的耕地,經過比較和分析發現,真正占地的不是城市建設,而是農村村莊建設,村莊建設當中最主要的是農村居民建房。

  第四,可以使房地產業持續發展。要解決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問題,要從兩方面入手,就是從供給上降低房價,從需求上培育新的消費群體。從供給上降低房價,控制和減少稅費和地價。從需求上講,可以逐步把農民工培育成為支撐城市住房市場的消費群體。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