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改革與社會衝突 進入賽跑階段

http://www.CRNTT.com   2009-06-09 17:19:31  


 
            西方民主是為了遏制資本主義 

  在西方重建社會的過程中,政府是站在社會這一邊的,目標是消除資本主義和市場經濟在追逐利潤的過程中對社會共同體產生的惡性影響。資本的目標是要摧毀所有的共同體,把所有的東西變成資本,變成資本過程的一部分。

  這裡,西方的民主和資本主義就有一個很大的矛盾,因為民主體制就是要遏制資本主義。把資本主義和民主等同起來是一個很大的誤解。

  西方社會從原始資本主義發展到現在的福利資本主義,或者帶有福利性質的資本主義,這不是資本主義本身的發展邏輯。資本的唯一本性就是利潤,它是不會考慮到社會效應的。

  西方的這個轉型是政治改革和社會改革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國家的資本和社會形成了妥協,因此轉型較為和平。但也有很多國家,這種轉型是通過長期的工人階級運動和其他形式的社會運動而完成的。

  在亞洲也是如此。日本的自民黨一直是以保護農民的利益著稱的,到今天還保持著這個政治局面。日本社會沒有解體和政府保護分不開,同時社會的支持也是日本自民黨能够長期執政的主要因素。

  新加坡政府更為典型。政府一直以來是個“親商”的政府。中國的“親商”概念就是從新加坡引入的。為了發展經濟,新加坡政府一直非常注重資本和市場的作用。

  但新加坡政府并沒有忽視社會共同體的建設。在“親商”和重視資本作用的同時,新加坡政府從一開始就花大力氣發展出一整套能够保護社會的機制,包括“居者有其屋”的住房政策、社會保障、就業、教育政策等等。在每次經濟危機來臨之時,政府首先想到的也是如何保障社會。社會的支持也是人民行動黨長期執政的主要原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