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增長質量 亟需提高

http://www.CRNTT.com   2009-07-01 11:11:29  


 
             莫忽視“刺激”副作用

  不過,儘管經濟出現了回暖局面,復甦通道也正在打通,但誰都不能忽視這樣一個事實:中國首季6.1%的增長以及二季度可能稍高的增速是以政府補貼色彩濃厚的消費以及天量投資換來的。已有專家預測,二季度的投資拉動率將環比提升1.5至2個百分點,即拉動GDP增長3.5至4個百分點;全年投資拉動率則可能達到4.6至4.7個百分點。假如上述預測偏差較小的話,則中國經濟即使能夠保持全年8%的增長底線,其實際價值也不應高估。因為,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初衷,是在保增長的同時加快結構調整,以實現經濟戰略轉型。而今,依靠政府投資驅動的經濟增長是以犧牲經濟轉型時機為代價的。不僅難以避免投資效率低下的問題,加劇了業已呈現的經濟失衡狀態,更會抑制投資效率可能更高的民營資本的投資積極性。因此,我們既要看到積極財政政策與適度寬鬆貨幣政策對於防止經濟硬著陸的正面意義,更要看到並不優化的經濟政策不菲的短期代價和積重難返的中長期風險。

  筆者認為,經濟觸底之後,宏觀經濟的下一步應將著力點放在啟動要素價格改革,以提高民營資本的投資積極性;另一方面,應在治理經濟失衡的同時,通過系統性的政策設計與高效率的執行,加快經濟結構的戰略轉型,切實提高經濟增長質量。

  其實,在國家發改委《關於2009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的意見》中就明確提出:要深化壟斷行業改革,拓寬民間投資的領域和渠道;大力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節能環保體制改革,以轉變發展方式。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30餘年來的一個顯性特徵是,改革可以暫時犧牲弱勢群體的利益(日後再彌補),但很難真正觸及權力或影響力極大的既得利益群體的利益。以經濟轉型繞不開的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來說,儘管最高決策層深知,應該積極推進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消除土地、資本、勞動力和能源等價格方面的扭曲,改變由行政機關定價或者受行政機關影響的定價機制,真正做到由市場來決定價格,反映這些要素的機會成本。但真正推動上述領域的改革,就必須破除有關部委、壟斷性國企以及強勢的地方政府對要素價格改革設置的重重阻力。

             制定轉型系統政策

  可見,要創造經濟真正轉型的配套條件,掃除阻礙經濟增長質量提高的體制性障礙,最高決策層就必須從關乎中國經濟未來三十年乃至更長時間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集中智慧拿出關於經濟轉型的系統性政策設計方案,擬定壟斷行業改革和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等關鍵領域改革的時間表,組建強力機構(臨時性的,改革完成後即撤銷),徹底打破目前的權力配置格局,以高度的執行力來貫徹中央的改革精神。與此同時,應該積極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以消除擴大內需刺激消費的後顧之憂;並以前瞻性的技術投入把握金融危機結束後的世界產業發展趨勢。

  唯有如此,才能徹底摒棄資源型、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將中國經濟由目前的不可持續、不均衡的主要依靠投資驅動的發展軌道,切換到依靠技術與消費驅動的內生性規模報酬遞增的發展軌道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