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科斯頓:中國引領全球經濟全面復甦

http://www.CRNTT.com   2009-10-13 10:41:39  


 
               以GDP衡量全球影響力是種誤讀

  然而,以GDP作為衡量中國經濟規模和其全球影響力的方法,是對現實的錯誤解讀。

  第一,GDP的計算是包括商品和服務的,雖然商品可以很容易地進口或者出口,而服務通常是不可以的,所以包含在GDP中的美國服務業部分其全球影響力是很小的。

  我們知道,美國經濟80%是服務業,而醫療服務業又占了美國服務業的20%。所以如此大的美國GDP部分並沒有多少全球影響力。眾所周知,美國的醫療服務出奇的貴,在醫院生小孩,即使一切正常也要7000~8000美元,全靠保險或政府埋單,而在中國的費用只有其十分之一。而醫療服務是很難跨國進出口的,但是在美國醫療服務的價值應該同中國一樣,不可能美國的GDP會因為生了一個小孩而增長7000~8000美元,而在中國生一個小孩GDP只增長700~800美元。用GDP來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對全球影響力的時候,這種偏重於服務業所計算出來的GDP顯然是不能說明問題的。

  第二,姑且不說源於高的勞動力成本而被誇大的服務價值,即使在商品部分的GDP中,美國的GDP跟中國的GDP相比較也是被誇大的。

  一件商品從購買原材料,到組織生產,再到運輸、倉儲及銷售,要經歷許多工序及過程,這中間包含了多次運輸、租金及勞動力成本。由於美國較高的勞動力及服務成本,導致同樣一件商品在中國反映到GDP中的最終售價要比美國便宜許多。所以,當用商品的最終銷售額算入GDP時,美國的GDP又比中國誇大了。

  第三,實際上,因為兩個國家在商品和服務價格上的巨大差距,還有中國政府宏觀調控匯率的政策,用GDP來衡量兩國的經濟規模,是很難說服任何一方的。通過估算消耗的商品和提供服務的總量,而不是其總價值,來衡量美國經濟和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是一個更為簡單而準確的方法。

  當我們計算消耗的商品和提供服務總量的時候,中國很明顯在很多重要方面都超過了美國。例如,在所有重要的商品中,像鋼材、銅、水泥、棉花(信息,行情)、大豆(信息,行情)、小麥(信息,行情)和玉米(信息,行情),中國已經變成了這些商品的最大消費國,甚至在其中某些商品中成為最大的進口國。2009年,隨著美國汽車市場的崩潰和中國汽車市場爆炸性增長,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汽車的最大市場。2007~2009年,中國平均每年竣工的民用商品房面積5億或6億平方米,而同期美國在最高峰時每年竣工的民用商品房面積不過3億平方米,目前已經跌落到1億平方米。據統計,全世界40%的吊車是用在中國的工地上。

  所以,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工廠,中國旅遊者的數量和消費量也已經成為全世界發展最快的群體。總之,從商品消費和提供服務的總量來看,中國已經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其全球影響力在2009年明顯超過了美國。

  應該注意到,中國經濟不僅在很多方面是最大的,更重要的是在所有經濟領域中國的發展是最快的。

  以原油為例,雖然中國的原油日消費量是美國的1/3,但是中國的原油消費量是以年10%的速度增長的,而美國的原油消費量,即使在美國經濟正常發展的情況下,增長速度只有每年1%~2%。這樣計算下來,中國每年的石油消費淨增長量已經超過了美國。

  再以零售銷售為例,2008年中國的零售總額約為1.5萬億美元,而美國的零售額大約為4.5萬億美元。我們姑且假定這兩個數據是具有可比性的,然而中國的零售增長率過去3年約每年超過15%,美國的零售增長率即使不算2008年和2009年的衰退,過去3年也只有每年大約3%。這樣一來,中國每年增加的零售額將近2200億美元,而美國每年的零售額只增加大約1400億美元。因此即使從以美元價格計算的商品需求的角度來看,中國對世界的貢獻或者說影響力也已經超過了美國。經濟學家都知道,商品市場的規律是,邊際需求及供應的增加及減少而不是總需求量是決定所有商品價格變化的決定性的因素。而中國的需求變化正是通過這種邊際效應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壓倒性因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