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風電:受熱捧的虧本生意

http://www.CRNTT.com   2010-03-18 11:42:49  


新能源過剩,誰之過?
  中評社北京3月18日訊/工信部副部長苗圩近日點名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項目為“典型的形象工程”。由於該表述出現在兩會期間的湖北代表團討論會場,因此迅速被國內外媒體報道,影響迅速擴張。一語激起千層浪,日前在當地投資的央企相關負責人紛紛向媒體表示,他們對上述指責感到“冤枉和不理解”。中國風電產業究竟是何境況呢?網易《另一面》今日登載評論文章“中國風電:受熱捧的‘虧本’生意”,其內容如下:

  兩會期間,工信部副部長苗圩批評中國風電產能過剩,並點名批評甘肅酒泉所建的千萬千瓦級電站,而酒泉當地官員近日通過媒體駁斥了這一說法。但毋庸置疑的是,我國風電產能的確存在過剩,官方亦予以承認。

  不過風電產業最蹊蹺的現象在於:這個配套電網至今不完善、大量設備閑置、上網價格被壓低的產業,是如何一再吸引大型央企、地方政府擠破腦袋也要進入的? 
 
    ★政策信號:這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2003年前,風電發展緩慢
 
  一個人裝修房子,當衛生間的所有衛浴設備都安好後,卻突然發現沒有打通下水道。風電產業就處於這樣一個尷尬的境地,大量風電場建成後,卻苦於找不到接入電網,產出無法送到用戶手中。這種尷尬顯然不是無知與疏忽大意能解釋的。 
 
  實際上在2003年之前,我國的風電產業發展都還處於平緩狀態。1985年,我國開始相續引進丹麥、德國等國家的風電設備,但只是小範圍試點。1995年,原電力工業部曾提出2000年風電裝機量達到100萬千瓦的目標,但2004年卻只完成了76.4萬千瓦。可僅一年後,這個數字就變成了126萬千瓦,4年後突破894萬千瓦。而如今內蒙、甘肅等省的胃口已經奔向千萬千瓦去了,甚至連雲南這樣不具備風能優勢的省份也上馬項目。 
 
  04年前後,政策刺激下瘋狂上馬 
 
  2004年前後是中國風電產業的轉折時刻,相續有政策利好釋出。在“十一五”的風能指標計劃中,國家計劃推出100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 
 
  而發改委亦打破特許,下放了5萬千瓦級以下項目的審批權,這實際上給地方開了一個口子,很多地方政府將風電項目拆分成若干個小於5萬千瓦的項目,以此逃避審查。據報道,內蒙古一地方政府就將一片40萬千瓦的風電場,拆分成8個4.95萬千瓦的風電場核准給同一家公司開發。 
 
  地方熱衷風電項目最重要的原因,是2006年國家頒布的《可再生能源法》,其中對風電項目的扶持多少有過頭的嫌疑,該法要求:電網企業應當全額收購可再生能源,為了支持新能源發展,新能源發電的上網電價也比傳統電源要高。這種扭曲價格的政策行為,給予了風電投資者們極強的信心。產多少賣多少,這是天下最大的好事。 
 
  雖然虧損,但仍趨之若鶩 
 
  風電突然“發力”始於2005年國家可再生能源法的出台。這部於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法律給風力發電產業描繪出了一幅美好的前景。各大公司像跑馬圈地,一窩蜂地上,爭項目、爭設備。趨之如騖的投資者在招標時亮出“跳樓價”,使很多風電項目仍處於虧損狀態。 
 
  風電產業政策有著極強的計劃色彩,這使得國內不少風電廠距離電網都有數百公里的距離,管道建設需要費用。高額的輸電成本和低廉的買電國家定價,電網巨頭們對此自然沒興趣,因而政策優惠就很難落實到風電企業上。 
 
  根據2009年電監會《中國風電發展現狀調研報告》顯示,我國多數項目等效滿負荷運行小時數遠低於設計值,但這仍未能阻止風電熱。據悉,山東魯能、三峽等大型國企都有意將風電作為未來重要業務。而內蒙古更制定了2010達到500萬千瓦的目標,有意思的是中央對內蒙的規劃才100萬千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