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大陸勞工就業問題的挑戰與機會

http://www.CRNTT.com   2010-03-26 10:34:34  


“用工荒”的問題必須得到足夠的重視
  中評社台北3月26日訊/“如果‘用工荒’狀況未能妥適解決,不但關乎世界市場商品價格,也可能影響到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顯然‘用工荒’的發展與影響,已成為一個必須持續關注的議題。”《中央網路報》今天登出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大陸情勢雙週報1571期的研究文章,就“大陸勞工就業問題的挑戰與機會”發表見解,文章內容如下:

  (一)相關情況

  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2008年大陸農民工約2,500萬人失業,僅東莞就倒閉企業1,200餘家,上百萬農民工離開東莞。然而時隔半年,2009年2季度開始,企業用工出現回暖,5月起勞動力供不應求甚至開始缺工,企業“用工荒”現象逐漸從珠三角和長三角沿海發達地區,向內地一些農民工輸出大省如湖北、安徽和河南等蔓延。

  為挽救缺工危機,企業紛紛使出各種措施,包括調高工資,降低學歷、年齡限制;部分勞力輸出省則限制勞動力輸出。

  在調高工資部分,廣東各地的勞工薪水不斷調升,其中深圳、東莞的製造業主要是電子電器、家具、玩具、製衣、製鞋、五金等勞動密集型行業,企業紛紛採取發放獎金、補貼車費、發放夜班津貼等激勵機制,目前普通工資上升至1,700元至1,800元(含加班費,折合台幣約7,900多元)以上,中山等地的技工月薪更達到3,000至5,000元,部分企業加薪幅度在20%至30%之間,少數甚至高達50%以上;而且企業也放寬年齡標準,45歲以內的農民工也能找到工作。估計由於調漲薪資將導致企業成本至少增加1%。但即便如此,用工缺口仍然難以填滿,一些外資企業表示,長此以往將不堪重負。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計劃淘汰原有使用人工的機器設備,而以高技術自動化設備取代人工,以縮減成本壓力。

  在限制勞動力輸出方面,由於南方企業紛紛前往勞力供給大省安徽、河南搶人,給當地企業用工也造成壓力。當地企業為了留住熟練工人,早在年前就調漲工資,鼓勵省內就業,並限制勞動力輸出。

  事實上自2004年以來,大陸無論內需或外銷廠商,都面臨到不同程度的招工困難,出現“用工荒”,且員工流動率高,員工訓練成本大增,特別是一些產品毛利、價格較低的公司,受到的影響比較大:而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的產業,受到的影響則沒那麼嚴重。以電子業來說,上游需要人力較少,較不受缺工的影響,下游則會比較受到衝擊。因此一些外國企業為因應工資成本的增加,已經或計劃將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向大陸周邊勞動力價格相對低廉的越南、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國。有些台商則選擇分散生產線,向鄉下的地區設立小型生產單位,然後再將各地半成品運回沿海地區的原生產基地進行再加工。

  不論是“用工荒”、“民工荒”,還是“部分企業招工難”,勞動力價格上漲會造成大陸出口商品價格漲價是一個事實,因此大陸“用工荒”已引發世界的擔憂,怕引發整個世界市場商品價格上揚。外只測算在製造成本低廉程度的排行榜上,中國大陸從2008年的第四跌至2009年的第六位,落後印度、越南。越南紡織業工人平均月薪是600元人民幣左右,製鞋行業只有400元左右,業務頂尖的技術工人,最多也只相當於2,000元。如果“用工荒”狀況未能妥適解決,不但關乎世界市場商品價格,也可能影響到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顯然“用工荒”的發展與影響,已成為一個必須持續關注的議題。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