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章念馳:走出兩岸關係盲區

http://www.CRNTT.com   2010-04-05 00:04:57  


 
  要牢牢把握“和平發展期”的大局

  “和平發展期”是新的兩岸關係產物,還不滿兩周歲,兩岸的一切有識之士,都要呵護它養育它。在我們前進的道路上,還有許多溝坎與障礙,這些障礙中最大的莫過於是我們自己的心障。心障是此一念與彼一念之迷,大巧若拙只在一念之中,捨棄心障,就會海闊天空。去秋鄭必堅先生率隊赴台參加“兩岸一甲子”研討會。會上他說,“眼界決定境界”,“思路決定出路”。他引用胡錦濤主席話稱:“回顧近代民族之艱難奮鬥歷程,展望未來民族之光明發展前景,我們應該登高望遠、審時度勢,本著對歷史、對人民負責的態度,站在全民族發展的高度,以更遠大的目光、更豐富的智慧、更堅毅的勇氣、更務實的思路,認真思考和務實解決兩岸關係發展的重大問題。”這些論說應該成為我們解決當前和未來兩岸關係的指路明燈。

  有人認為“和平發展期”的“先易後難”與“先經後政”是在回避政治問題,他們急於政治談判和簽訂“和平協議”,殊不知兩岸以“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為中心的“和平發展”,本身就是一種政治。若能讓兩岸有二、三十年持續發展持續交流持續合作,難道這不是一種很了不起的政治嗎?這種政治將有助於讓兩岸關係擺脫過去和開創未來。至於高度政治的兩岸將選擇什麼政體,是“邦聯”或“聯邦”,怎麼統一對一個中國的認識,怎麼解決國號,是選擇“一國兩制”還是“一國兩區”……等等高度敏感的政治問題,應該在“和平統一期”去討論去解決,屆時解決這些政治難題的基礎比剛剛兩周歲的“和平發展期”要好得多了,解決的難度會大大下降,甚至會迎刃而解。在“和平發展期”很長的歷史階段,我們還是要堅持“九二共識”,至於是“一中各表”還是“各表一中”,宜予擱置。我們選擇“先易後難”,不是回避矛盾,不是無視台灣民眾對身份的追求和“國家認同”歧見,我們不是迂腐到無視兩個政治實體的存在,不是看不到六十年來分治的現狀,而是因長期分割與對抗,雙方缺乏對話與合作,更不要說談判,面對這種政治現狀,兩岸還缺乏政治信任,這是歷史造成的缺憾,要逐步加以彌合。

  一百多年來,中國人在尋找“救亡圖存”歷史上,前赴後繼,以犧牲五千多萬人之代價,推翻了封建王朝,結束了殖民統治,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又趕走了日本侵略軍,“中華民國”是這段歷史的產物,國民黨與共產黨都承認是孫中山的忠誠繼承人,國共有過兩次成功的合作,曾在“中華民國”名義下易服改幟,共赴國難,共同救亡。後因國共內戰,形成隔海對峙,國民黨率三百萬之眾遷徙台灣,給台灣帶去了眾多人才、資金、文化……,踞島而治,堅持弘揚中華文化,創造了台灣經驗與亞洲四小龍奇跡。而中國共產黨在大陸取代了國民黨,開創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進行了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擺脫了“東亞病夫”的恥辱。我們都是龍的傳人,都是辛亥革命的繼承者,都是血脈相通的同胞兄妹,但我們都是對一個中國的主權存在不完全的繼承,我們都沒有改變對一個中國的承認,我們都應該為雙方取得成就而感到高興,兩岸一切成就都是中華民族的光榮與驕傲。

  當今兩岸同胞都面臨世界之變,國際金融海嘯將沖出一個新世界,我們要敏捷地認識這一大變局,站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去適應新變化。振興中華,完成民族復興,是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內的兩岸四地同胞的共同歷史使命。大陸的國資與民資、台資、港資、澳資都是振興中華的積極力量,在這偉大使命面前我們要摒棄前嫌,爭取第三次合作,“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孫中山的繼承者,都有責任共同締造一個統一的繁榮的富強的民主的文明的新中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