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富士康11跳:郭氏“鐵血兵營”再遭重創

http://www.CRNTT.com   2010-05-26 09:38:07  


 
  然而,企業畢竟不是兵營,員工也不是士兵,對企業採取冷酷的軍事化管理,打造與眾不同的鐵血兵營,其實也為自己打造了一把鋒利無比的雙刃劍。因此,郭台銘放任自己的理念造就了生產管錢精細、生活管人粗放、企業管理存在嚴重缺陷的富士康模式。從1988年一個無名的三流電子工廠,到今天的聞名世界的“代工之王”,富士康把“低成本,高效率”的斂財致富策略演繹的淋漓盡致。

  有關媒體就曾報道,郭台銘和他的富士康在管理風格上,有著明顯的日式特點,即治廠如治軍,講究嚴律苛法,重視微末細節。郭台銘喜歡用沒有退路的人。在他看來,一個人沒有了退路,就會賣命似地全力以赴。在這樣的理念下,軍人出身的郭台銘將富士康打造的其實更像是一座日本式的鐵血兵營,講究的是高節奏、高運轉、高效率。在這裡不論是管理的高層,還是普通的員工,都必須遵循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原則。就這樣,富士康將人的一切潛能用紀律和程序的方式,盡可能地進行挖掘使用。然而,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物極必反的,因此,富士康在深挖員工潛力帶來滾滾財源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導致一系列的跳樓悲劇發生。富士康的“第十一跳”就是最有力的證明。當然,一系列的跳樓悲劇發生也會反過來重創了富士康的社會形象。郭台銘旗下的富士康深陷死亡的魔咒而不能自拔,也正是對他打造血汗工廠和鐵血兵營天理循環的報應,只是付出這麼多鮮活生命顯得代價過於沉重。(來源:百度 原題:富士康11跳:郭氏鐵血兵營為何連遭重創?)

沙元森:“十一連跳”刺痛了社會的神經

  尖銳的矛盾在富士康這樣的企業里維持著脆弱的平衡,但是外部稍有波動,緊綳的鏈條便可能斷裂。即便十一個員工接連跳樓的背後有各種偶然,但偶然之中也有必然,這個必然正是我們所重視的。

  5月25日,富士康員工墜樓事件再次發生。本應該在陽光下綻放的青春戛然而止,留下的是斑斑血跡。“十一連跳”觸目驚心,雖不忍心看,又不得不正視。如此高密度的自殺事件,應當觸發整個社會的痛感。面對死亡,麻木就是不仁。

  我們需要追問,是什麼樣的原因讓富士康員工前赴後繼地“十一連跳”?為什麼是富士康?這究竟是一連串的巧合,還是一個強烈的警訊?

  首先要說明,翻看近期相關新聞,我們了解到富士康並非外人想象的“血汗工廠”。作為一家“世界500強”企業,富士康設備齊全,待遇規範,也無明顯的違法違規現象。即便跳樓事件頻發,仍然有成千上萬的打工仔等待著進入其中工作的機會。正因為如此,我們的痛感更深切。可以說郭台銘領導下的富士康把“廉價勞動力優勢”發揮到了極致,是處於全球產業鏈末端的“模範生”。富士康的自殺事件之所以被媒體關注,因為它們堪稱典型,而非特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