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鼓吹“鈍感力” 箝制人性

http://www.CRNTT.com   2010-08-12 11:55:07  


 
                      “資本邪教”異化人性

  在生理學上,遲鈍定然不是什麼好事,往往與遲緩、遲呆相聯繫。但在資本邪教中,遲鈍竟成了“優秀素質”,確實令人黯然神傷。“資本邪教”古已有之,只是資本主義成為集大成者,使之成為當代最大教派。其教義之浩瀚,恐不亞於佛教;但說到向善,之於佛教則有天壤之別。馬克思有本名著《資本論》,對“資本教義”之惡有太多精采論述:如第1卷第263頁:“資本有一個唯一的生命衝動,那就是增值。資本是死掉了的勞動,像吸血鬼一樣,必須吸取活的勞動,才能有生命。所吸收的活的勞動愈多,資本的生命就愈活躍。”如第372頁:“資本對於勞動者的健康和壽命,一點也不關心。除非社會強迫他去關心。資本家會說,這種痛苦既然能增加我們的快樂(利潤),我們為什麼要費神去管它!”如第372頁:“每個人都知道,暴風雨有一天必然會到來。但每個人都希望暴風雨會在自己已經撈到大錢、把錢藏好後,打在鄰人頭上。等我撈足以後再發洪水吧。這是每一個資本家,每一個資本家國家的標語。”另外,達爾文寫了一本《物種起源》,最著名信條是“物競天擇”、“優勝劣汰”,也被引入教義,發展為殘酷的“生存競爭”與“叢林規則”。“資本邪教”在流傳著許多通俗版本: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為富不仁”、“商場無父子”、“有錢能使鬼推磨”……筆者自忖,在這種邪教如惡淵、資本似深潭的殘酷環境中,人不變阿Q斷不好活!“

                          鈍感力”造就鈍感道德

  資本從來以利潤為本,不以人為本。當“一切為了錢”成為信條的時候,資本往往混淆榮辱,出現“經濟上天道德落地”現象,這正是新政治經濟學指出的“市場經濟悖論”。“鈍感力”在無奈之中,往往成為“鈍感道德”的溫床:認錢為父、道德滑坡、榮辱皆忘、禮崩樂壞……有人說,“只有低頭向錢看,才能抬頭向前看”;有人說,“效率犧牲公正不僅很正常,而且很必要”;有人說,“腐敗是一種市場潤滑劑”;有人說,“貧富懸殊天經地義”……“鈍感道德”麻痹著我們的神經,當資本造就出大批“資奴”(如房奴、車奴、股奴等等)的時候我們甚至“以奴為榮”,為當上“資奴”而拚命培養“鈍感力”,杜拉拉為升職必須有鈍感力,公務員沒鈍感力的別想當官,企業家沒鈍感力的別想掙錢,就是當保姆沒有鈍感力也得被炒魷魚。相反,富士康員工跳樓正是因為缺乏鈍感力……於是“鈍感道德”成為一種普世價值觀!

  筆者以為,“鈍感道德”是資本當道時代的一種無奈選擇,是競爭重壓下不得不為的一種人性異化。“鈍感力”與“以人為本”相悖,與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相悖,與未來大同文明相悖。“鈍感力”雖是當今市場經濟的處世之道,但斷不可為“箝制人性”喊萬歲,因為“箝制”萬歲不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