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的崛起與美國西太平洋的戰略布局

http://www.CRNTT.com   2010-10-08 11:46:06  


 
美國重新擴張“軟實力”

  奈指出,冷戰的結束,瓦解了以北約和華約為核心的兩大意識形態聯盟,各國追尋多元的目標,變得日益獨立化。依靠“硬實力”很難將這些相對自主的國家聚合在一起。對於世界領袖來說,重構“軟實力”顯得越來越重要。美國在21世紀的核心戰略,應該著眼於“軟實力”的擴張。

  此論曾在克林頓政府中風行,但被信奉“單邊主義”的布什政府所拒斥。可惜,布什執政的八年成為美國的夢魘。美國硬碰硬地在國際上被撞得頭破血流,“硬實力”大大縮水。在這種情況下,民主黨在2008年大選中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軟實力”再次成為國家目標。奧巴馬上台後,美國在“硬實力”上急於從國際舞台上有序後撤;但在“軟實力”上,則在靜悄悄地尋求擴張。

  從這一戰略的角度,分析美國對中國與鄰居之間爭端的態度,就格外有深意。對中日撞船事件,美國關注卻沉默。其道理很簡單:美國雖然一直沒有對釣魚島的歸屬問題表過態,但是釣魚島其實是在日美安全防衛協議的覆蓋範圍之內。中日兩國真要為此動武,美國很難作壁上觀。美國無疑是站在日本一邊的。其沉默是要避免和中國硬碰硬。與此相對照,南中國海則基本上並不在美國和盟國防衛協議的覆蓋之下,但美國卻相當積極地站出來,將此劃入美國利益的範圍內,仿佛有意挑釁。這豈不是和其回避衝突的“軟實力”原則矛盾嗎?

  《華爾街日報》不久前的一篇文章道破了天機。該文指出,美國在東亞、東南亞的迫切目標是防止該地區的“芬蘭化”。所謂“芬蘭化”,指的是在冷戰期間,芬蘭雖然身為中立國,但面臨著蘇聯這麼一個龐大的鄰居而坐臥不安,在外交上大多聽命於蘇聯的意志。中國的崛起,也使東亞、東南亞國家有一種芬蘭的感覺。如果這些國家從美國那裡得不到支持,則除了聽命於中國以外別無選擇。這一地區就會被“芬蘭化”。可見,美國這個時候出來說話,並不是著急尋求和中國的直接對抗,而是要為東南亞各國提供另外一種選擇,告訴大家美國還是可以依靠的。在美國看來,這個選擇的存在,滿足了各國的共同需求,自然也使美國在這一地區具有了塑造共識的潛力。換句話說,就是引導這些國家追求美國所追求的目標。

  當然,這種潛力最終能否兌現,還要看中國的舉措。東南亞小國越是覺得自己無力獨自和中國討價還價,不安全感就越強,就越有尋求和其他大國合作甚至結盟的意願。大家如果都有這樣的意願,美國只要順水推舟,就可以把這些國家納入自己的軌道、確立在這一地區的領導地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