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莊子與波茲曼的對話

http://www.CRNTT.com   2010-10-21 13:36:12  


莊子(約公元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文學家。
尼爾·波茲曼(Neil Postman,1931-2003),世界著名媒體文化研究者和批評家。
  中評社北京10月21日訊/在世界思想史的譜系中,莊子誕生於公元紀元前的華夏神州,而尼爾.波茲曼則成名於20世紀下半葉的北美大陸。一個是前無古人的思想家,一個是名噪全球的文化傳播批評大師。在綿延兩千餘年的歷史時空隧道中,兩位大師不可能謀面,但他們的精神世界卻有著共通之處:二人都對技術文化與“樂”之關係的探討情有獨鐘,堪稱技術文化批判的摯友。 

  莊子是世界上最早對技術進步展開反思並加以批判的思想家之一。《莊子.天地》有這樣一則故事:子貢路過漢陰,見一老者抱甕從井中汲水灌溉莊稼,便告訴他如使用一種叫“槔”的機械,就可大大提高灌溉功效。孰知老者忿然作色曰:“為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可見早在當時,莊子即已意識到技術進步的悖反之處,當“機事”將人心異化為“機心”時,技術就會淪為漠視人文精神的可怖絞架。

  作為後現代的文化批判大師,波茲曼對技術文明的負面影響洞悉無遺。他在闡述電視文化對人類文明的毀滅性影響時,似乎繼承了莊子的批判思路。在《娛樂至死》一書中,他指出:電視的聲畫並茂以及操作的簡易性消逝了人類的童年,任何人都可以在娛樂中透視電視所傳達的意思,一切都成了娛樂化的文化。……電視“讓人看”的性質讓人們放棄了思考,轉而單純追求視覺快感的滿足。在那里,“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他們用笑聲代替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笑以及為什麼不再思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